從胸懷豁達論吳文彬的人品與畫品
胡豈凡
近現代書畫名家選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從事考古技術工作的吳文彬先生,面貌和善、敦厚,滿臉永遠保持微笑,無論從任何觀點看,皆具有可貴的儒雅風範,任何人見了吳先生,也皆會不自覺的對他產生好感來。他與社會各界人士交往,始終保持謙虛、諄誠態度,與人有約,總會篤履實踐。在今天俗習澆薄的社會裡,確爲値得讚許的君子。
文彬先生,號質伯,祖籍河北大城縣,生長在北平,講一口最標準的國語。
談道他的號,有一則小故事。當文彬早年在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就學時,受到當時指導課業,國畫老師溥佺(傅心畬先生之堂弟)先生的特別關愛,乃依論語「文質彬彬」訓典,及文彬本名,與他在兄弟們排行居長等幾種因素,加以綜合後,爲他硏定的。且「質」的廣義,含有:本體、誠樸、正大、道義諸訓釋。博诠先生,爲之取號「質伯」,當然是希望他的高弟,在未來文學高度修養下,成爲一位誠實樸拙、公正博大,具有道義言行的學者。這一希望,證之文彬今天在人品、學術等各方面的表現,都可滿足傅佺先生取號的厚意了。
在小學時代,就開始學國畫,據文彬告知,那時尚在日軍入寇之前,家住天津,隔鄰為畫梅專家李喆生先生。於是就近講李先生指導學畫墨梅。但以彼時年齡太小,學畫僅爲適應童稚時期在感情上,偶爾發生的一點興趣,而思想觀念裡,並無深切體認,所以也談不上成就。
迨神聖抗曰戰爭發生後,文彬家長,決定遷家於北平故居,繪畫一事,因此無形中斷。稍後升學進高中,才對繪畫,有了眞正的認譏,也發生了渴欲學習的決心。於是利用課餘時問,正式入北平武王侯胡同內,雪廬國畫社,研學工筆人物,當時主持雪廬國畫社的是晏少翔與鍾質夫兩位先生。另有王心竟、季觀之、金哲公幾位協助執敎。晏先生以工筆仕女,鍾先生以工筆花鳥,享譽當代,並以工筆教畫,爲社會人士公認,係一時之選,其他諸先生,則皆精於工筆山水。因此整雪廬畫社內執畫筆者,皆以工筆繪畫為最精,入學者亦皆以工筆繪畫爲主課。晏少翔先生,除於毎星期二、四晚上,指導文彬研學之外,並特別同意星期日上午,在其寓所,單獨指導文彬,畫面佈局、結構、及水墨色彩運用要領等,而在那一時期,能到晏先生私人畫室學畫者,別無第二人。可見對文彬破格優容之深,與督學之切,及期望之濃。當然,文彬之具有藝術才華,和善於處師長之道,自為其最大基因。
在研習人物畫的第三年,由於尙有富餘時問,文彬乃更致力向鍾質夫先生學畫工筆花鳥,同時也向金禹民先生研學篆刻。此際並因金先生之推介,另外認識了畫山水名家胡佩衡先生,而時相過從也受到胡先生的重視。
高中畢業後,文彬本擬進輔仁大學美術系,追求藝術更高境界。但於獲知胡佩衡先生出長北平藝術專校教務長信息後,乃決定改考藝專,並獲得以第三名優秀成績入藝專國畫科求學。所謂:希望得到實踐,其欣快可知。
北平爲故都,人文薈萃,畫人、名畫人,流寓於此者,當然大有人在。因此藝專國畫科執敎者,多為畫界名流。如傅佺、黄賓虹、邱石冥、趙夢朱、壽石工、羅復堪、齊白石、卜孝懷、黃懋忱、劉凌倉等,可說是陣容堅强,爲一時上選。文彬此時,在一切優適環境下,心境愉快,學習情緒高昂,故奮力上進,日夕不輟,繪畫藝能,乃與日併進,深獲師長及同學者的佩慰。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當我政府以强大軍事武力,擊敗日本軍閥,迫使無條件投降後,失土一 一規復,政府還都,百廢待擧,各方面需人孔亟,文彬曾在學業完成後,一度到北平市政府工作,但以興趣及工作性質,與所學完全脫節,故於民國三十七年,轉入空軍,從事文宣工作,而勝任倫快。翌年,並隨空軍單位,轉來台灣,連續効力到四十六年。
在軍中,文彬雖未廢所學,但以職務上限制,不可能日夕致力於畫,因此這一段時間,文彬在畫學旅程上,可說進展較爲遲緩。儘管如此,但他仍常以作品,參加國內外許多邀請展出,由之名氣日噪,受國人尊重。
到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是在文彬離開空軍之後。因爲文彬此時,尙僅三十四歲,正是人生精壯時期,活力夠,心智成熟,畫學研求,日漸飛快進步,而且有志於研究工作故。此外,文彬雖是正式科班出身的專業畫家,但他的意志和興趣,則視繪畫爲業餘消遣,不願意做一個專業性的畫學工作者。這一點,與當前一般非科班出身的專業畫家,一天到晚,以畫爲能事,以畫驕其親友及社會一般大衆,以畫傲視一切;並有少數缺乏書卷氣的畫家,常自以為除了宇宙高不可攀外,其餘的就是他的畫了。這該是多麼悖謬的可笑觀念。如與文彬處處謙退比較,其俗其雅,不待對比,立可判然。
自民國六十二年起,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創辦黎明美術班,文彬受聘兼任國畫講授課程,卽敎導學者,以水墨畫四君子,後來又增加人物描檜課程,連續六年多來,以迄於今,一共執敎了二十六期,結業人數,幾近千人。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位,於全國美展,全省美展,乃至台北市展各方面,均獲得了不同等級的各類獎品,可說爲畫界,種植下了大量生力軍,和傳統文化藝術的接棒人。
前文已經提到過,文彬是一位確守謙德的君子,他常云:「自己不善於交際,對於正在接受畫學指導或者已經結業的人,一律視爲朋友,從不敢、也不願以師長自居。平日除於硏究院工作外,星期天又得去美術班任課,晚間則在家準備敎學畫稿,極少參與公共活動。旣不考慮到賣畫,也就避免鑽營場地開畫展,並且自認是一個極爲平凡的人」。從他這一段自我的告白裡,確可看出,他是一位自認平凡但又絕不平凡的人。
例如:第一,他說不長於交際,却視學生爲朋友,從不以師長自居。這樣行爲表現,祇有謙遜自處,時時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做得到。第二,毎天謹守繩墨,勤謹奉公,假日又從事敎學,一般晚間,則爲敎學作準備,從無外務。這種竭盡心力、時間,奉獻自己的諄誠態度,毫不計及自己得失,如非貞亮耿介,拙於自謀之士
,也不易做得到。第三,出身畫學學府,數十年來,一直追求畫藝,平日更勤於習畫,現且已成爲畫工筆人物與工筆山水、花鳥,不可多得的知名之士,居然不考慮賣畫,也不計及開畫展,這是任何學畫的人,絕對做不到,也是畫學發展到今天,三千多年來,極爲少有的事。更是畫學界近百年來,未曾出現過的唯一特例。不僅百年來,在我國爲創舉,就是對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畫家說,也會是首開紀錄。文彬說得出,也做得到,祇要統計他數十年來的公私生活實況,就得到了完全確切的答案。
如此潔身自好的行爲,如此更少前例的自我約束,必須是雅人、是達士,更得具備堅實德行,才可以做得到。但文彬不僅說得出來,也確實諄誠的做到了,對文彬的評慣,輿論自有公斷,何待贅言。
抑有進者,文彬不求賣畫,固足珍視,但文彬却不因不賣畫,就珍秘其畫。相反的,文彬對道義之交的友朋,與文敎界的風雅之士,則常常是有求必應的。儘管他長年累月的,在歷史語言硏究所裡,辛勤的工作,假日又須到黎明美術班去敎學,晚間更爲敎學多作準備,而忙碌異常,而身心交困,而儘量減少交際應酬;但對於肆應友好作品,仍以最大耐心,酌抽可用時間,畫出最具工力的畫,以饗需求者。絕不因工作的繁忙,時間的緊凑,心力的疲乏,而隨意弄筆,予以敷衍搪塞。在許多高人雅士的生活環境裡,看到文彬的畫,皆是佈局典雅,用筆工細,着色淸麗,結構精確,絕無點滴馬虎將事味況。如此風範,如此心安理得的,爲好友家庭中,安排高雅的生活情趣,與濃郁的書卷氣氛,允宜令人佩頌無已。
工筆人物畫,晉唐時代的畫家,多喜用金色傅彩,喜用大紅大綠,以加重其畫面緊凑、喧鬧氣韻。畫山水,亦本此原則以為之。我們看,晉唐時代留傳到今天的人物畫,仙佛畫,均是滿紙紅綠,金璧輝煌,山水也因緣如此。
現在我們來看文彬的工筆人物畫,工筆山水畫,在傅彩方面,則大異其趣。文彬的任何一幀畫,多喜用青綠,且以淸淡色為基準,無論遠山近樹,繁葉叢草,乃至綠茵地面,絕大部份,均以青綠、淡薄的青綠,清新的青綠,淺鮮的青綠,風緻多釆的青綠烘染,塗抹之後,使淡綠的遠山,遙凌空際,新綠的近樹,風華出羣,翠綠的枝葉,青光凝碧,繁滋的叢草,欣鮮絕倫,芬芳的淺草地面,幽美怡人,因而形成的山水畫面,是山爲無盡的幽,水爲無盡的綠,樹爲無盡的繁欣,草爲無盡的寧靜,也使山水中人,自然成爲無盡的雅,與無盡的淸、淸雅和合;傑作無倫。
文彬畫石,長用大斧劈皴,與小斧劈皴混合,使石狀突兀,形如斷切面,但坡度傾斜,並以淺赭色烘染,致使險峻外貌,略顯緩和,再輔以墨色點苔,石陵面雖顯現縐形,但非急削狀,予人以安全感覺。
文彬畫松,主幹多曲節,頂枝則杈枒錯綜,而勁挺無倫。幹上以淡墨滲合淺赭半圏,有若龍鱗,根盤曲如蟹爪,使松本堅着地面,有若鼎峙,可抗風霜。
文彬畫人物,面目淸奇而俊朗,葛巾野服,形姿瀟疏,滿臉學者風範,一身超脫軟紅塵氣質,眞是所謂無懷氏之民,與葛天氏之民所具有狀貌,怎不令人徘徊瞻顧,心許無涯呢?人物着色,除衣襟邊擺、領沿,以淡墨鈎勒外,餘則多着淡靑色,而與整個畫面色彩,相互調和,以致融合成一遍安詳寧靜,景物皆雅的創作境界。
工筆畫,自晉唐以來,無論出諸何人手筆,均纖麗有餘,神韻不足。例如:顧愷之、閻立本、閻立德、李思訓父子、韓幹、李唐、梁楷、趙孟頫、錢選等,所畫人物、仙佛、山水、花鳥、獸類皆然。蓋以細筆慢慢輕描淡寫而成的工筆畫,在傳統的慢工出細活的習慣上,大都線條輕柔,傅彩遲滯,結構繁密,狀貌端肅。因此畫成後,求其靈動、活絡、淸欣、神彩、百難選一。但文彬則不然;他所畫的工筆畫,雖超脫不了輕描淡寫的一貫技法,但文彬感情豐富,精力充沛,人品雅潔。作畫時,能以無盡精力,藉豐富的靈性,將之貫注到筆墨、色彩、線條等結構中去,而使一切皆活,一切皆韻,一切皆欣欣向榮。因此畫面輕快,簡潔,神妙、隽永,而匠心獨運,意趣無窮。
最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概略的,也是肯定的結論,卽從文彬靈韻淡雅,風骨簡勁的筆墨表現裡,可以看出文彬的人品,聰穎、穩重、淡於名利,富於風雅,風神蘊藉,而含意無盡。更從文彬處事勤奮,處人謙和,可以看出他的畫,大雅不羣。
還記得上(六十八)年四月間,文彬與張光賓、董夢梅兩位,於台北市新公園內省立博物舘,舉行「三人行藝展」時,作者於拜觀他的工筆仕女畫後,寫過一首七言絕句,特抄在下面,以結本文。
詩云:「絕世佳麗性爽朗,明眸皓齒出塵像,人間稀有美多嬌,復國興家萬衆仰」。(註)本詩寓意隱指紹蟬扶漢。
原文出於兩處:
暢流第六十一卷第三期,1980年3月16日。
近現代書畫名家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