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顯示具有 收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收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永康先生的冊頁


        我們家老爹 吳文彬先生,1923 年出生於北京,1944年進入北平藝專國畫科,1948年隨軍來到台灣。他是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家。創立中華工筆畫學會於台灣,開展兩岸的藝術交流。

2013年,老爹走了,留下很多很珍貴的東西,也留下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這些事情,我需不需要想辦法地一一解開呢?不過,我估計是無法一一解開的。

        永康先生的冊頁就是其中一項,我百思不得其解。

        所謂冊頁,在中國傳統的繪畫中,把許多幅字畫,裱褙在一起,像似一本書的樣子,大概就稱為冊頁。這本冊頁,封面的木材已經折斷了,我看了不忍心,用了白色的樹脂,把它黏合起來了。

        其實,這都怪我,我從小沒有繼承老爹的藝術思想與能力,我是學理工的。老爹走後,滿屋子的東西,我慢慢地收拾與整理,發現這本冊頁!斷掉的封面,我慢慢地黏合回去,可是一但我打開這本冊頁,我開始懷疑了

        冊頁的第一頁是田世光先生的畫,田先生是老爹的老師,北平藝專的老師,擅長於工筆花鳥。重點是題字:癸未初冬、永康同學。第一,癸未年,不可能是2003年,應該是1943年。第二,永康同學,這是哪一位先生啊?

        第二頁到第五頁,都是提到永康這位先生,也提到了癸未這個年代。我明白了,這應該在1943年,永康先生的老師與同學 ( 或是同好 ),大家畫給永康先生留念的一本冊頁。應該不會錯的!因為,這本冊頁的最後一頁,就是我們家老爹畫的,雖然沒有寫下時間,但是很清晰地寫下:永康學長。

        老爹走了以後,在他的遺物中,也有這類的冊頁!這些都是老師、同學,甚至是同好之間的彼此分享與鼓勵。我想,當時年輕的他們,一定非常喜好中國傳統藝術,因此彼此的分享、鼓勵與留念。直到現在,這應該是一項很重要的物件,見證了當時年輕的他們努力與執著,並且相互尊重,彼此關懷的好情誼。

        關鍵是這本永康先生的冊頁,為什麼在我們家裡,一待就是七十年,還篳路藍縷的從北京到了台北?我不知道,老爹也沒有告訴我。

        今年八月五日,我又回到許多年不見的北京。我見到了我姐姐,我也見到了劉松岩、劉志奇先生父子、朱京生老師,還有很多幫我忙的好朋友們。我向劉志奇先生請教永康先生 劉松岩老先生,高齡九十,依舊思路清晰的說:續永康先生。

        既然知道是誰,那這本冊頁就應該物歸原主啊。多虧劉志奇先生的幫忙,我們知道續永康先生已經走了,他的女兒續清女士,目前是北京百工坊的工藝大師,也是傳統工筆花鳥的專家。這本冊頁,在九月底,我將要把它送回北京的續家。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本冊頁為什麼放在家裡七十年,而沒有回到永康先生的身邊?或許是戰亂?但是,1943 年距離 1945 年抗戰勝利與1948年老爹離開北京,都有好些年的時間。或許,老爹的繪畫時間不是在1943年,而是在1948年,然後時局不定,一下就把它給帶走了。我想,永康先生或許是遺恨終身,我希望我能夠抱著賠罪的心情,把這本冊頁送回它的老家,也希望這種情誼:對於中華文化、對於傳統藝術、對於國畫藝術傳承的情誼,可以持續不斷下去。我相信,老爹應該會支持我做這一件事情的。

相關圖片,請參考這裡: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老爹八十四歲之後的作品


2007年,民國 96 年,老爹當年八十四歲。當時的老爹腿腳不是很靈光,他的右腿疼痛的毛病,一直都沒有解決。加上,白內障的問題。當時的他,要畫上一幅耗費心力與體力的工筆畫作,不是很容易。
 

根據我後來的統計,2007年之後,有紀錄的畫作,一共有七幅!不包含沒有紀錄的,或是我沒有收集到的。這七幅畫作中,2007年的當年,就佔有六幅!足見他心中的思念與想法。這六幅畫,都不算是小幅作品。加加起來後,發現一共有68.83 平方尺 ... 如果,再加上最後一幅 2010 年作的山水,一共七幅,共有 73.84 平方尺。
 

這七幅畫中,還有三幅畫沒有裱起來。放心吧,我會找到最好的師傅,給它裱好的。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近四十年,跨時光的連接

我記得,我還是很小的時候。有一天,郵差送來一份掛號信,是總統府寄來,寄給老爹的。當時,能看到總統府寄來的東西,就很好奇!問老爹是什麼東西,說是一本集郵冊,嚴家淦總統提名的。哇!為什麼寄來呢?我記得很清楚,老爹只是淡淡地說:不知道,可能是收到畫了吧。




這本集郵冊,一直收藏在家裡。平時,也沒有常常去看。只是收在家裡。等到老爹過世之後,我在整理他的遺物,也把它一併收在老爹的集郵中。老爹以前有集郵的習慣,有擁有不少的郵票。但是,還沒整理,都在一個箱子裡面。

直到昨天,我才解開這一個謎題。是因為收到宇珍國際藝術公司發來的電子郵件。這幾個月,因為發現老爹的畫作被拍賣,我就上網看遍了拍賣公司,也設法註冊了許多公司,因此才收到宇珍的中秋節的電子郵件。

藉著這一個郵件,我看到宇珍國際藝術公司的網站,他們在今年八月下旬,舉辦了一場「嚴前總統家淦與藝術家之文墨交萃展,這裡面也出現了老爹的畫作。http://www.yu-jen.tw/tw/item-detail.php?id=109 這幅畫,不算太大,看似也算典雅,感覺還不錯的一幅畫。



這一展覽,因為事前不知道,所以沒有去參觀。但是,老天爺還不錯,在宇珍國際藝術公司的網站上,的地方,有一個現場照片,拍到了老爹的畫作。可謂補足了這一個缺憾!



所以,兩件事情有了連接!在 1977 年的時候,老爹畫了一幅畫給了嚴家淦先生,而嚴先生回贈了一本集郵冊。老爹畫上的日期是丁巳十月 ( 就是 1977),集郵冊內最新的郵票也是1977年發行的。時間點全部符合!當時,我只有 12 歲,小學六年級


正好,今天也是老爹三周年的忌日。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第二次出現老爹畫作的拍賣會

其實,我不懂得畫,我出現在拍賣會上,我也不是買家,也不是賣家,更別說收藏,我只是想看看老爹留下的足跡 這一點點的足跡,僅此而已。

老爹的畫,又出現在拍賣會了。這應該是第二次了,不過卻是集中地出現在今年,上次是在五月。不同的拍賣公司,卻是相同的地點。這次有兩幅畫一起被拍賣。一是仕女,另一是四君子中的竹子。這兩幅畫,很明顯的是送給一位名叫「志維」的先生 ... 應該是很久之前的事吧?也估計早已經是人事已非了吧。

謝謝拍賣公司 副總的介紹。原來志維先生是當年胡適先生的機要秘書,後來志維先生成為了胡適紀念館的第一任館長。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老爹在民國五十年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的考古館工作,當時的院長應該就是胡適先生,而胡適先生是在民國五十一年二月過世的。後來,我們聽老爹說過,胡適先生的喪禮上,擔任司儀的就是老爹,因為北平長大的老爹,有一口字正腔圓的口音,想必是如此結下緣分的吧。

希望,明天的拍賣順利,這兩幅作品能夠順利找到他們的收藏家 ... 為他們帶來價值,老爹的作品可以流傳下去!畢竟,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傳統的方式作畫了,更尤其是工筆人物畫。

我目前還是逐步整理老爹的畫作。之前,已經在六月下旬,將老爹的畫稿,共有四千八百多件,交給國家圖書館了。

祝福明天拍賣順利。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老爹的冊頁

老爹的遺物中,目前整理出來的,有三本別人「繪贈」給老爹的「冊頁」。甚麼是冊頁?就是像似一本書,而每一頁是可以作畫的。老爹自己就有數件作品,是以冊頁的方次呈現!說穿了,就是類似一本書,而每一頁都是不同的畫作。

這三本冊頁,其中一本是 1990 ~ 1991 年繪成的。我可以確定,冊頁的封面,應該是楊仁凱先生提的字:翰墨因緣。試想看看,許多老先生,在分離了四、五十年能夠見面,那情景,應該是很感動人的。都是畫家,也都是同好,自然而然的會想把自己珍貴的,留給朋友。因此,我估計,在 1990 ~ 1991 年左右,老爹回到了瀋陽,看到了自己的老師 – 晏少翔先生,老師介紹自己的同僚、自己的學生,而留下了一本冊頁,紀念大家彼此的珍貴的情誼。

所以,我同理推論,另外的兩本,也應該是同好之間的紀念,也是師生情誼的留念吧。因為,根據內頁繪畫的年代紀錄,大約是 1944 ~ 1945 年間。那兩年,正好是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北平結束淪陷區的日子,也應該是老爹剛從北平藝專畢業,國民政府接收藝專,搞得雞犬不寧的日子 …

這三本冊頁,保存得並不太好!但是,不論是近七十年前的冊頁,還是近二十多年的,很感人的都記錄著這些老先生們的彼此珍重,互相的情誼!這三本冊頁,我想我該好好的收藏,將來找個機構,讓他們接手保存!同時可以適時地把這種對繪畫、對老師、對老友,等等的情誼給保留下來。因為,相信很多人,現在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以下我把這三本冊頁的資料,展現如下。不要質疑我的拍照功力!我真的盡力了。 第一本冊頁,我的編號是:A0209。大約是 1944 ~ 1945 年間。這其中有兩幅畫作:溥佺與黃均,當時他們都是北平藝專的老師。

A0209-4 A0209-2 A0209-1  

第二本冊頁,我的編號是:A0210。大約是 1944 ~ 1945 年間。這其中有十幅左右畫作!但是,許多已經不可考,也不認得了 ... 孫奇峰、王嵒、鈕隽、劉松岩,以及其他不知名的。估計他們當時都是藝專的學生。

A0210-1 A0210-2 A0210-4 A0210-5 A0210-7 A0210-8 A0210-10 A0210-11 A0210-12 A0210-13 A0210-14 A0210-15

第三本冊頁,我的編號是:A0211。大約在 1990 ~ 1991 年間。這其中大約也有十五幅左右的畫作,其中除了「魯美四老」- 鐘質夫、季觀之、晏少翔和郭西河的畫作、楊仁凱先生的字,另外加上當時魯迅美術學院的教授的一些畫作。

A0211 A0211-1_edited A0211-5_edited A0211-7_edited A0211-10_edited A0211-14_edited A0211-17_edited A0211-20_edited A0211-23_edited A0211-27_edited A0211-29_edited A0211-30_edited A0211-34_edited A0211-37_edited A0211-40_edited A0211-42_edited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爺爺留下來的畫

昨天在收拾老爹遺物的時候,也是意外的看到這一幅畫,絹畫的,感覺一般,可是仔細一看,真是搞不懂。
 
首先,壽冬老人是誰的字號?似乎現在已經不可考了。加上這兩個印,實在弄不清楚是誰的作品。其次,題字的是誰?只看出是姓孫,其他的就看不懂了。
 
不過,辛未年,經過查詢是民國二十年,1931年,當年老爹應該是八歲左右,估計應該在天津。當年,也是九一八事件爆發的那一年。

給爺爺的畫 - 作者 給爺爺的畫 - 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