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省信奉佛敎的人,佔多數,大家對於羅漢應該不致於陌生,羅漢在中國藝術中,有別具一格的風格,與莊嚴肅穆的佛、菩薩,有所不同。
在敦煌千佛洞中很多唐代石窟,都有羅漢塑像,例如:正中是佛坐蓮台,往往兩旁站立著滿身瓔珞的菩薩立像,再次便是站立的羅漢像,若是從站立的位置距離遠近而定,羅漢的地位似乎還不如菩薩。
從五代到北宋,這一時期羅漢大量入畫,成爲繪畫中的一個很特殊的題材,畫中的羅漢有了自己的坐位了,也有依石傍樹以山林作爲背景的,也有衣披百衲作爲苦行僧狀的,也有閉目巖中作修行打坐狀的,種種不同姿態,使得我們會感覺到羅漢的衣著,行逕與常人很接近,面孔表情也變幻多端。
古人對羅漢特別有一種親切感,認爲羅漢是斷盡煩惱,堪受世間供養的聖者,可以作爲神與 人的橋樑。所謂德行能上應乎至眞之道,因此羅漢又稱爲應眞。
中國繪畫史中記載畫羅漢最有成就的是:五代貫休和尚、北宋李公麟、南宋劉松年和張勝溫 及明代的丁雲鵬。
貫休未出家之前俗家姓姜, 字德隱,婺州人,號禪月大師, 曽畫十六羅漢,龐眉大目,胡貌梵像,他自稱:這些貌似外國人的羅漢,他是從夢中得到的靈感。貫休和尚畫十六羅漢後來傳流到錢塘聖因寺,清乾隆帝下江南住在西湖行宮,曽到聖因寺見過這些羅漢畫,後來摹刻上石永久傳流。
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爲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歸老於龍眠山,號龍眠山人曽畫十六羅 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據畫史記載李公麟五百羅漢圖,布景不凡,樹色川光,橋樑殿宇,絶非凡俗境地,羅漢中有降龍,伏虎,經禪枯坐,有悽巖,渡海,有乘馬,駕車,有坐獅,騎象,有麋鹿銜花,猿猴戲果,有淨髮,挑耳,有頂禮清齋,還有琴、棋、書、畫,種種不離宗門本色,更富書生習氣。李公麟的羅漢在唐宋元明名畫大觀中可以看到兩幅。
劉松年,南宋四大家之一,浙江錢塘人,渟熙畫院學生,紹熙年畫院侍詔,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三幅羅漢圖,都是絹本著色:
第一幅:羅漢倚樹,上有猿猴摘果,一童持竹仗,並接猿猴所採之果,羅漢前方有兩隻小鹿 昂首上望。第二幅:羅漢背坐石壁,袒露右肩,跣足,張口斜視右下角蠻王,蠻王持一寶盆作進獻狀。第三幅:羅漢柱杖坐於屛前,屛後有芭蕉,有一僧執經問義。
張勝溫是宋時大理國描工,大理國是指繼南韶之後,現在雲南大理縣的古代國名,描工就是 畫師。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長卷,所畫除佛像羅漢之外,還有本國 王,男女扈從,這是一卷極其精工的佛畫。
古人崇拜羅漢,認爲羅漢是最能暸解人間飢苦的,羅漢爲題的繪畫又能融入世俗的生活之中,比較其他佛畫容易發揮,面貌也多樣化,站在純藝術欣賞的觀點,羅漢畫也是最富畫趣的繪畫。
明代丁雲鵬的羅漢畫,留傳的很多,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羅漢册、白描應眞卷、應眞雲彙圖、
應眞像、十八羅漢圖卷、十六應眞圖卷,不下十餘件。
丁雲鵬是安徽休寧人,山水、人物、道釋無不精工,尤其佛畫,極其精工,衣紋線條極富變
化,羅漢頭部不但顯出骨骼,更是表現出肌肉,非常傳神。
清朝末年上海畫家如:任阜長、曹華、馬企周等人,均擅長羅漢畫,羅漢畫成爲人物畫一種,純爲欣賞,很少有人供養了。
本省廟宇,很多建築宏偉殿堂,獨於繪畫表現尚不够完美,很多寺廟已經沒有壁畫,如果新 建寺廟,以古代傳留之十六羅漢、十八羅漢,甚至五百羅漢作爲藍本,作成大型壁畫,必可吸引更多香客和遊客,也是無上功德。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十六日,第十卷第二十八期,第三十頁。
1984/7/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