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是以農立國的,男耕女織,代代相傳,卽使貴爲帝王之家,也有固定節日也要皇帝躬親作象徵性耕種,皇后也有固定時間躬親作象徵性的治蠶桑,作爲提倡農業生產的榜樣。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臨安潛縣(浙江於潛縣)縣令樓璹,曽經繪製耕圖二十一幅織圖二十四幅,來描繪農家一年之中的辛勞,每圖都有詩句,呈獻給宋高宗,這一套耕織圖的進呈,不外具有兩重義意,一則是要提倡農業生產,教世人知道農家的作業情形,二則是要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能知道農民的辛苦,不要再無端擾民。
這一套耕織圖呈上去之後,受到高宗皇帝的嘉獎,朝野傳誦,哄動一時。到南宋寧宗嘉定三年,樓璹的孫子樓洪把耕織圖刻石,希望能傳流後世,但是在刻石的時候有沒有連圖畫一起刻入,已經不可考了,直到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到江南〝南巡〞當地人士紛紛把家藏圖書進獻,其中有宋代陳旉撰農書及秦觀撰蠶書,發現耕織圖詩在内。
既然宋代耕織圖繪畫已經不可得,就命令欽天監五官正焦秉貞繪製耕織圖各二十三幅,一共爲四十六幅,計爲耕圖:浸種、耕、粑耨、耖、碌碡、布秧、淤陰、拔秧、揷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場、持穗、舂碓、籭、簸揚、礱、入倉、祭神。織圖:浴蠶、二眠、三眠、大起、捉績、分箔、採桑、上簇、炙箔、下簇、擇繭、窖繭、練絲、蠶蛾、祀謝、緯、織、絡緯、經、染色、攀花、剪帛、成衣。
焦秉貞所繪耕織圖,也引起相當震撼,焦秉貞精於人物畫,山水樓台器物也很擅長,由於他 能够參用西法,畫中人物景緻都合乎陰陽背向透視,遠近濃淡,斜正長短合於投影原理,這一方面可能因為他的職務是欽天監五官正,掌天文歷數占候推步之事的關係,與來華的西洋教士有所接觸,他也接受了相當的西洋畫法的原故。爲了廣於流傳,當時把耕織圖雕版印刷,頌賜大臣及外國使節,名之謂〝御製耕織圖〞,後來焦秉貞的弟子冷枚也畫了一套耕織圖,參與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繪製工作的陳枚,也畫了一套耕織圖,現在都存在故宮博物院,焦秉貞所繪的耕織阖,現在只可見到水刻印本了,本文附圖,圖上有康熙皇帝題詩的就是印本耕織圖。
清末畫家王素字小梅,揚州人,工仕女,筆法清勁秀逸,也曽畫過耕織圖,筆法雖然不如焦 秉貞工細,但也另有一番意趣,現也附刊數圖以供欣賞。
由於耕織圖的哄動,在乾隆年間安徽績溪汪近聖製有〝御製耕織圖詩〞成套墨,每盒二十四錠, 墨上有圖有詩,抗戰期間,這種耕織圖墨在北平還可以買得到零錠,邊上有〝臣汪近聖恭製〞字樣。
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必須依靠大衆去傳播,才能有效,去年筆者去日本見所有商品都標有米 老鼠圖案,爲狄斯奈樂園作宣傳,我們今年農耕缺水,水稻改種玉米,大家何不設計一套玉米標幟,或是節約用水的圖案,來作爲宣傳。耕織圖作成墨,而用墨的人不一定是農家,因此耕織的辛勞,也可以藉著精良的墨品傳入了不識五穀的仕宦人家了。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第十卷第二十五期,第三十頁。
1984/6/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