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歲次丙寅,丙寅肖虎,在此一年但願〝聲吼如雷,風從而生〞有一番新作為,新的展望。
李時珍引述格物論說:〝虎,山獸之君也,狀如猫,而大如牛,黃質黑章,鋸牙鈎爪,鬚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到刺,項短鼻,夜視一目放光,一目看物,聲吼如雷,風從而生,百獸震恐。〞古人常常以虎喻威武,如果有人可以獵得老虎,視爲伏虎英雄,〝武松打虎〞,〝楊香打虎〞,都在不斷的傳誦。
上古殷商時代,王室經常率衆到野外狩獵,也經常獵到老虎,殷人對於老虎的形象有深刻認 識,因此老虎常常被描繪作爲器物的裝飾花紋,現在有兩幅最爲完整的殷商時代的虎圖:一幅是彫刻在石罄上,另一幅是在一件銅器上,這件銅器是車子上的零件,上面鑄了—幅虎的圖形,這兩幅虎圖都是側面,大頭闊口,
長身卷尾,身上有斑紋。
我國繪畫有所謂〝走獸〞一門,以走獸爲題的繪畫,畫馬、牛、羊等家畜的比較多,畫虎、 豹、犲、狼的比較少。古代很少有動物園的設置,畫家不到原野荒寒的地方,是不容易觀察野奔馳逸的走獸,因此有〝照猫畫虎〞的說法。虎屬猫科,猫的動作確有時像虎,不過完全以猫為藍本去畫虎,必定非猫非虎,畫虎不成就反類其犬了。
翻閱《宣和畫譜》,僅記錄了—位畫虎的畫家是宋代趙邈齪,沒有人知道他眞正的名字,由於他性質樸野,又不事修飾,人稱之為〝邈齪〞。在《宣和畫譜》上說:他畫虎不但得其形似,而且還能掌握畫中氣韻,畫走獸如果只求形似而不得氣韻,那就成爲死獸了。〝邈齪〞專門畫虎,有伏崖、戰沙、嘯風、舐掌,種種姿態。收入宋朝内府共有八幅之多,只可惜這些作品都沒有傳下來,只憑畫史記載的描述,却無法見到他的眞蹟。
畫虎,一般則先畫頭部,虎頭正面,可先設定一圓形,在圓形中線畫兩虎眼,鼻與眼成爲三角形式,在鼻子下面畫嘴,兩耳在兩雙眼角之上,兩顋畫白毛,鉤畫嘴上之鬚,要硬挺而健拔,眼向上點,顯出威勢。畫虎身要長而瘦,四足要粗而短,顯出有力,虎尾長度大約爲股至肩之長度,全體花紋用破筆濃墨寫出,再用淡墨潤染。
近年來以畫虎聞名的畫家很多,其中首推張善孖是國畫大師張大千之兄,別號〝虎痴〞。畫虎不但形似維肖,更具有微妙神韻,平時爲了觀察老虎行止生態,自己飼養了兩隻幼虎,供
作寫生之用。
目前台灣畫壇,擅長畫虎的畫家也不少,林玉山先生是出身於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的本省籍畫家,又直接受到曰本名畫家竹内栖鳳和橫山大觀的影響,林先生不但是畫虎能手,更擅長麻雀。
陳雋甫先生是出身國立北平藝專的畫家,與夫人吳詠香爲同窗,曽任師大美術系副教授,吳 女士因病辭世,從此陳先生亦少見於公共場合,陳先生畫風爲故都傳統畫派,對畫虎重神韻,筆墨超脱,別有一番意趣。
由於旅港畫家經常來台灣展示作品,嶺南畫派對國人已不陌生,嶺南畫派的作品對造形敷色 均有獨到之處,聊聊數筆,神彩飛揚。在台灣嶺南畫家首推歐豪年先生及黃磊生先生,畫虎、獅、馬、猿,均採寫生,不落前人窠臼獨創一格。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五年二月十日,第十二卷第六期,第三十頁。
1986/2/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