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繪畫的特色,是以有限的筆墨,寫出無限的畫意。在傳統的山水畫中,層巒疊嶂,林木深處,露出茅屋數間和一縷炊煙,就可以使一幅荒山野景憑添出幾許生氣,這種簡筆寫出的茅屋,在繪畫的術語稱之為〝點景〞。
若是純以屋宇房舍作為繪畫主題,有人叫〝屋木〞,也有人叫〝宫室〞,也有人叫〝樓臺〞。繪製建築物,無綸是樓臺殿閤,或是廳軒堂榭,一點一畫都要合乎規矩,因此繪製建築物往往使用界尺,所以稱之為〝界畫〞。去年間公共電視播出〝畫我國畫〞節目,其中界畫一節,卽由筆者作現場示範使用界尺作畫。
界畫一向不被重視,因為利用界尺作畫,很難顯現個人用筆用墨的意境,更不能隨心所欲的信筆揮洒,不為一般文人畫家所重視,然而我們面對那些界畫名作,仔細欣賞,就不難發現細如毫髮的筆線,描繪千頭萬緒的屋瓦飛簷脊獸,樑架斗拱,丹陛欄干,實在是了不起的藝術創作。
從事界畫創作的畫家,除了要有高超的筆墨技法之外,還要具備一些建築營造的知識,宋朝郭若虛說:〝未識漢殿吳宮,樑柱斗拱,叉手替木
… 憑何以畫屋木也。〞
界畫樓閣古人有〝上折下算,一斜百隨〞的說法,所謂〝以毫計寸,以分計尺,以尺計丈,増而倍之,以作大宇〞。首先在尺寸比例上不能有差,在畫面,要有遠近透視,遠小近大,所謂一斜百隨,則是利用斜線來取得空間深遠的視覺,中國繪畫多採取俯視觀點,隨著斜線延伸,深遠的空間也就隨著出現了。
界畫在漢魏兩晉已經開始發展,到隋唐時代已經相當完美,目前傳世的界畫名作大部是宋元間作品,尤其南宋畫院,人才輩出,其中首推李嵩,元朝王振鵬也是精於界畫的畫家,明朝的仇英擅畫人物仕女之外亦工界畫,現存漢宮春曉圖卷是為代表作,清初袁江袁耀父子,活動於揚州為人文薈萃之區,二袁精於山水樓閣界畫,據傳說袁氏父子曾被楊州監商聘請到山西作畫,故近年山西出現袁氏作品很多。
清朝畫院焦秉負,由於在欽天監服務,有機會接觸西洋人士,對西洋透視法有所涉獵,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畫院也因為有西洋教士參與工作,畫院畫家在界畫方面都受到西洋畫透視的感染,例如:清院本淸明上河圖與十二月令圖,这些作品的風格都是如此,中國繪畫接受西洋畫法影响,界畫也是其中之一。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八年一月二十三日,第十五卷第四期,第二十八頁。
1989/1/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