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梅花與山茶

冬季花卉之中,最為嬌豔可愛的首推山茶。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山茶產南方,樹高者丈許,枝幹交加,葉頗似茶葉而厚硬有稜,中濶頭尖,面綠背淡,冬開花,紅瓣黄蕊,格古論 云:花有數種,寳珠者花簇如珠最盛,海榴茶花蒂青,石榴茶花中有碎花,躑躅茶花如杜鵑花,宮粉茶,串珠茶皆粉紅色,又有一捻紅,千葉紅,千葉白等名不可數

每當歲暮,位於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內,歷史語言研究所及近代史硏究所門前,開滿了山茶花,有紅有白,有單瓣也有複瓣,爭奇鬥艷。

與山茶花同時吐蕊的梅花,特別有一種清麗脱俗的氣質,所謂鐵骨冰心,獨傲霜雪,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把梅花作為國花,以梅花的高潔來象徵我們高尚的國格。

梅花和山茶極為入畫,互相搭配是寫冬季花卉的絶好題材,現在有三幅以梅花山茶為題的畫提供欣賞!

笫一幅是清初以〝没骨花卉〞,享譽畫壇的惲壽平的作品,惲壽平筆者曾在本刊十卷十一期介紹過。 所謂〝没骨花卉〞,就是不用筆墨鈎勒,直接用色彩點染,國畫以鈎勒線條為骨幹,六法中有〝骨法用筆〞,如果省去線條鈎勒,直接點染,就稱為〝沒骨畫法〞。

惲壽平這一幅梅花山茶,梅花的枝幹是先鈎勒再加皴染的,花則是用没骨畫法,用白粉直接染成,梅花後面的山茶,有兩三朵紅色山茶花已經開放,從花心中伸出長蕊,其餘的還在含苞,山茶是用没骨畫法,梅花的清瘦多姿,與朱紅濃豔的山茶,前後相映成趣。

笫二幅是鄒一桂的作品,鄒一桂在本刊十二卷四十一期曾介紹過。他擅長畫菊,對於其他花卉也很擅長,這一幅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梅花山茶軸,也是梅花在前山茶在後,梅花分為兩枝,一枝向上伸展,另一枝向左下斜伸再返折向右上,與向上伸展的梅花互作呼應,這是一個很生動的佈局,梅後的山茶花用硃砂重染,顯出格外持重,用來填補梅幹後面的空虛,使得整幅畫有層次感,是一幅構圖相當成功的作品。

第三幅是馬元馭的作品。馬元馭是江蘇常熟人,父親名叫馬眉都擅長畫寫生花卉,與清初名家蔣廷錫是同鄉,蔣廷錫後來官至大學士,官高名重,很多畫作都由門客及學生代筆捉刀,馬元馭在蔣氏門客之中是佼佼者,這一幅畫是一本册頁的一開,也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名畫之一。

畫中梅花的畫法與前兩樣不同,是採用了水墨的畫法,本刊在九卷十四期曾介紹過水墨梅花的畫法,這種用作文人遣興的水墨寫意畫法,與竹、蘭、菊合稱為〝四君子〞。馬元馭這開梅花山茶册頁, 梅花雖然是用水墨寫意畫法,在梅花花朵的外圍用淡淡花青敷染了一遍,顯出梅花有白色的感覺,不另外再施加白粉,花蕊也是用墨鈎點,梅後茶花共有三朵完全盛開,成叢花蕊自花瓣中冒出,三朵盛開山茶一律用洋紅白粉染成粉紅色而且三朵花的姿態完全不同。

這三幅梅花山茶,筆法及用色,各有不同,山茶全用没骨畫法,梅花則是鈎勒點染兼而有之,這些屬於折枝花卉的畫作,都是寫生,使用傳統的技法,没有因因相襲的章法及固定模式,雖是寫生的折枝花卉,但仍舊有畫家的意象注入其中,符合中國繪畫神似重於形似的原則。


19861229-圖一 19861229-圖二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第十二卷第五十二期,第二十八頁。

1986/12/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