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個人以上合畫一幅畫,在國畫中稱作〝合作畫〞。合作畫始自何時,已經難以考據,可能最先是出於同道遊戲之作。三五畫家同好,聚集一堂文酒之會,一時興起舒紙磨墨信手點染,不計工拙只為遣興,畫成之後相顧一笑,題識留念,就如同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由王石谷、惲壽平、笪重光、楊晋,四位畫家合作的歲朝圖,很可能就是這種情形之下完成的。
這幅歲朝圖先由王石谷畫水仙,採用趙子固白描畫法,然後再由後面斜畫出一枝松枝。惲壽 平在松枝之後加上一枝天竹。楊晋又在白描水仙之旁添上一枝山茶花。最後笪重光用一枝墨梅來貫串水仙和山茶,成為這一幅歲朝圖。畫成由惲壽平在畫上作題識:〝虞山石谷子畫水仙松枝,南田生寫天竹,子鶴補山茶,聖老道兄清賞,時庚申冬日清和,與江上侍御同客百花里,銅盤燃炬,夜坐合作並記。〞這種合作畫在興緻高昂的時候揮毫完成,眞正可以表現出無邪純眞的境界。
另一種合作畫則是奉命行事的,也就是畫院畫家〝奉敕恭畫〞的作品,往往是內容繁複,必須多位畫家合力始得完成,如:清畫院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是由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的。〝漢宮春曉圖〞是由周鯤、張為邦、丁觀鵬、姚文瀚合作的。〝親蠶圖〞詣壇部份是由郎世寧、金昆、吳桂、曹樹德合作的,祭壇部分是由郎世寧、金昆、盧湛、陳永价合作的,採桑部份是由郎世寧、金昆、程梁、丁觀鵬合作的,獻繭部分則是由郎世寧、金昆、程志道、李慧林合作的。
這些作品完成之後,無論是筆法設色都要如出一人之手,除此之外清朝畫院供奉們,有時要 為皇帝的御筆補成,例如:乾隆皇帝壬辰新春(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在養心殿仿照明宣宗畫了一幅〝開泰圖〞,圖中三隻羊,寓意〝三陽開泰〞,命鄒一桂來完成它,於是補畫坡石之外,還要配上山茶梅花雜草,這種合作畫,身為大臣的一定小心翼翼的,不能出差錯,戰戰競競的落筆,自然也就拘束不堪了。
合作畫若是各畫各的不必聚集一起作畫,可能會有不同的意境出現。留心中國畫史的朋友, 明末凊初的石濤,當不會陌生,他在康熙三十年(西元1691)的二月曽經畫了兩幅水墨蘭竹,送给輔國將軍博爾都,博爾都的號叫問亭,石濤在題畫時稱他為問翁。
這兩幅水墨蘭竹,一幅是風竹,上題:〝風姿雪艷之中,隨意點綴,何物不成清賞所,既有寒木,又發春花,新尚書亦應笑而首可。時辛未二月寄上問翁老維摩,清湘石濤濟道人。〞畫中兩竿頂天立地的竹子一前一後,外加一竿細竹穿插其間,竹葉隨風榣搖,兩叢蘭花亦隨勢應和,這一幅蘭竹生動之至。
另外一幅只寫一竿竹,竹葉以介字組合下垂式,竹後配置數叢蘭花,上題:〝新篁千尺粉,散葉碧雲飛。香袓離塵種,問花羨不群。幽人愛欣賞,野客圖清芬。醉許顛學士,珍藏補石君。問翁以楮國公見寄,命予寫蘭竹,云有高人補石,故予忖筆,留其有餘,以待點睛也,更求先生博教。清湘石濤濟山僧,辛末。〞
石濤所寫兩幅籣竹,確實都請了〝高人〞補景,風竹那幅由王原祁補坡石,王原祁是王時敏 孫,號麓台,庾戌登進士,供奉內廷鑒定古今名畫,康熙編纂《佩文齋書畫譜》,王原祁為總裁官,當時畫壇中赫赫有名大師,與王時敏、王圓照、王石谷,合稱為〝四王〞。王原祁補坡石的這一幅蘭竹,至今仍收藏在故宮博物院。
另外一幅垂葉竹後有叢蘭的由王石谷補畫坡石。從石濤在畫上題句,可以得知,他事先並不知道將由那一位〝高人〞補石,只好預留餘地〝以待點睛〞,這類合作畫,在構思佈局未經事先協調,在没有腹案的情形之下,就要看各人的本領了。
記得筆者幼年從晏少翔先生習畫時,晏師應約參加合作一幅歲朝圖,依次傳送到每位畫家畫 室作畫,事先亦未曾立有腹案,任憑各人發揮,傳到晏師畫室為最後一站,畫中佈局已飽和,無處落筆,歲朝圖中有人畫三足鼎,遂在鼎中加畫一縷香煙,旁題:〝少翔畫煙〞,引為合作畫的佳話。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六年一月二十六日,第十三卷第四期,第三十二頁。
1987/1/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