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彩畫和油畫之中,寫景的作品名爲風景畫,風景畫在國畫,叫作山水畫,風景畫和山水畫不同之處,風景畫必須要臨景作畫,描寫實地景觀,而山水畫只是寫出畫家對它的印象和意想。
國畫大師張大千,生前得意之作〝廬山圖〞今年年初曽在各地展出,有位記者訪問,問他可 曾去過廬山,大千先生回答說沒有去過,我所畫的是心中的廬山。
在國畫中,有所謂〝胸中自有丘壑〞的說法,胸中丘壑是如何產生的,首先的要件便是學養 問題,有學識修養的人,面對名山大川,會有一種與常人不同的感受,然後發自筆端,構成一幅具有内涵的山水畫。
山水畫是經過畫家對實景咀嚼消化之後,再提筆作畫,是把平時咀嚼消化後,所得的精華表 現出來,咀嚼消化的能力是靠本身的學識修養了。
宋朝的宣和畫譜,在山水敍論中說:〝畫山畫水,有名氣的人很多,他們不一定都是專業畫家,很多是讀書人,他們的山水畫,畫得很有氣韻,但是缺乏了筆法的訓練,有的人有筆法,但在安排上似乎又不妥貼
…。〞
山水畫的特點是不必臨景作畫,可以運用自己的思考智慧,來創造一幅不一定與實際景觀相 符合的山水畫,假如我們對山水畫中的筆法有機會作一次練習,遇到登山郊遊有所回味的時候,就可以提筆作畫盡情表達,這也是最大的樂趣。
山水畫中有那些筆法,應該如何著手練習?首先分析一下山水畫中,有些什麽内容,有:山 石、樹木、流水、行雲、花草、亭台、小橋、舟車、人物等等。這麼多項目,應該先從樹、石著手,其餘不過是點景陪襯而己。
現在先談畫樹,畫樹先從樹幹練習,樹幹的基本畫法是:先從樹幹的左邊由上往下畫第一筆,然後從第一筆的上端逆行向右,第三筆順勢生右枝,第四筆從右枝側轉折向下,合成樹幹。(如圖一)
一棵樹的主幹四筆就可以構成,細技是在主枝上随勢添加的,樹技朝上生長的名之爲鹿角;朝下的名之爲蟹爪(如圖二)。樹枝添加得多,便成爲秋天落葉的枯樹。如果只在主要枝幹畫好,就加上很多樹葉,就是夏天的茂林。在小枝上略點些小點,成爲春天嫩葉。冬天的樹很少有細枝,枝條亦多向下折,那是因爲霜雪造成的寒害景象。春、夏、秋、冬,和風、晴、雨、雪,全在樹木表現,因此一幅山水畫,四時晴晦,樹木的安排非常重要。
初學畫樹,先練樹幹的分歧,四筆畫成樹幹只是舉例,從這一方法自行發揮,有更多變化。 然後練習加添樹枝。畫枝最忌臃腫,枝與枝左右相對節,枝成Y形或鉗形,左右平均,上下相托,都是初學容易犯的毛病,在練習畫樹之前,先提示出來作爲參考。(如圖三)
如果一棵樹練習熟了,再增加到兩棵,三棵。兩棵樹最好是一大一小,一高一矮的配搭,如 同二人聚立,有相互顧盼之情。畫三棵樹不要成一排,或是畫成束柴薪,就不成章法了。(如圖四)
樹木中的松、柏、桐、柳、槐,樹幹畫好,不添枝葉,也可以知道是什麼樹,這些樹本身都有些特徵,松樹是崛枝强幹,鱗狀樹皮。柏樹是枝如屈鐵,幹如絞繩。梧桐是長身玉立,直幹橫枝。柳樹是體輕神重,筆如懸針。槐樹是枝柯盤曲,枝如蟹爪。(如圖五)
這些樹木的枝幹,畫得熟練之後,再來談樹葉的畫法,最後引用明朝山水畫家董其昌對畫樹 的心得,作爲本文的結束。他說:〝畫樹要轉折,如習字轉筆用力,樹頭要轉而枝不可繁,枝頭要斂不可放,樹梢要放不可緊〞。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十一日,第九卷第二十八期,第三十頁。
1983/7/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