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三月初三,本省北部稱為三月節,南部則稱為三日節,這個節日和清明節相似,也是個上墳祭袓,踏青郊遊的日子,亦是古代上巳修禊的遺俗。
古代上巳修禊,三月第一巳日稱為上巳,此時大地春回陽光普照,正是出外踏青野宴的季節,同時進入溪流沐浴一番,祓除不祥,名之為修禊。
晉朝的王羲之,是我國最偉大書法家,後人尊為書聖,他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約請了很多朋友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附近,做了一次曲水流觴的文酒之會。
觴是古代漆製的飲酒之器,因為觴是長圓的漆器很像一個小舟,可以放在水中任其浮遊,如水流灣曲,從上游放浮的漆觴就可以向下游浮遊,坐在水邊的人可以從水上取得載酒的觴來飲用,這眞是非常有趣的一種活動。
這次曲水流觴,蘭亭雅集,賓主盡歡,王羲之趁與緻髙昂,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蘭亭序,來記述這一次的聚會,文情並茂,字字珠璣,成為王氏法書極品。蘭亭序到初唐時傳留到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手中,藏之於佛殿樑上,從不示人。
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愛王羲之書法,王氏作品幾乎全部被收藏內府,獨蘭亭序的下落不明。最後知道這件稀世之珍現藏在辨才廟中,就指派御史蕭翼捧詔收購。蕭翼猶恐辨才否認收藏珍品,隱瞞了身份先去造訪辨才,相互談論歷代書法,十分投契;辨才無意之中透露蘭亭序尚在人間,而且就在本寺收藏,隨卽自佛殿樑上驭取出展示。蕭翼趁此時表明身份,告知所負任務,作價收購。
簫翼賺蘭亭故事是否眞實姑且不論,很多畫家却利用這個題目創作了不少佳作,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幅賺蘭亭圖,據說是閣立本手筆。畫中蕭翼欠身向前與辨才對話,旁坐知客僧,辨才座後有小僮煮茗,人物極為傳神。
唐太宗得到蘭亭序之後,就由當代書法家各臨摹了很多份,分贈大臣王公,後人稱褚遂良臨摹為唐絹本,歐陽詢所臨摹的為定武本。所謂定武本,是歐陽詢所臨摹蘭亭序刻石,因戰亂被人遺棄,到宋時在定州尋獲,定州屬定武軍區,故稱定武本。
定武蘭亭序拓搨的人太多又重刻一石,定武本蘭亭又有眞假兩種,後來宋徽宗下令把原石收藏內府,在起運之前又連夜拓搨,一次用三張紙拓,最上一層墨濃字瘦,中間墨色較淡,下
層則墨更淡字迹亦較肥,後世有所謂肥瘦本和蟬翼本。
國畫寫蘭亭修禊,主要在描寫曲水流觴場面,水邊盤坐與會髙士,開懷暢飲,明朝文徵明利用長卷格式寫成橫長式,配以茂林修竹;筆者於數年前亦畫一幅蘭亭修禊,是直式,茂林修竹,更寫出峻嶺,表現方式各有不同。國畫取意境,並不主張與原景絲毫不差,卽使如民初畫家馬企周所畫蘭亭遺跡,亦與實際景觀不能符合,國畫欣賞意到即可。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十一日,第十四卷第十五期,第三十四頁。
1988/4/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