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在所有家禽之中,性頑而傲,不受促迫,最有個性。每遇到異類禽畜逼近,便大鳴大叫,不住旋轉頭頸,作出自衛警戒的姿態,如果有多隻鵝在一處,行動會自成行列。古時兵家排兵布陣,有〝鸛井鵝陣〞的說法,所謂鸛井是指鸛鳥飛翔,喜歡盤旋成爲鸛井,所謂鵝陣是指群鵝行動自行成列構成一種陣式。
文人愛鵝,因爲它有頑傲性格,威儀自然而有行列。另一說法,鵝頸善於旋轉,書法家由鵝 轉項可以得到運腕的啓示,埤雅上有這樣的記載:〝鵝善鳴,又善旋轉其項,古之學書者,法以動腕〞。
其實鵝並不算每,而且有幾分呆氣,也許就因爲這幾分呆氣,讓人對它有了好感,畫中的鵝 都選擇了最佳姿態才入畫的,自然有所不同。現代畫家趙松泉先生所畫柳蔭雙鵝圖,筆法熟練,構圖美妙,兩隻白鵝姿態不同,後面的引頸長鳴,前面的回首顧盼,兩鵝一前一後浮在水中,一枝柳葉自空中垂下,見到這幅畫不由想起唐朝詩人駱賓王在七歲時候作的一首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和這幅畫的畫意正巧相符合。
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有名的愛鵝,聞說山陰道士養了幾隻鵝,餵得很好,王羲之聽罷就專 程去参觀山陰道士所養的鵝,確是羽毛潤澤,體態豐滿,問道士賣不賣,道士說只要王羲之能替他寫道德經,這些鵝便無條件奉送。王羲之眞的替道士寫了一卷道德經,就把鵝都裝入籠子帶走了。這個寫經換鵝的故事,又傳說是黃庭經,已故的書畫家馬壽華先生曽說過:〝李太白的詩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黃庭經換鵝的故事,實際上是誤傳,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說換鵝是道德經不是黃庭經,董遉書跋說:王羲之自己寫的黃庭經給了王獻之了,並沒有給道士〞。
不論是道德經也好,黃庭經也好,王羲之寫經換鵝的故事,後來也成了繪畫的題材,清末點 石齋叢畫中就有兩幅描寫換鵝的畫,一幅寫王羲之已將經寫成,坐在一旁小僮餵鵝,表示鵝已歸王羲之所有了,餵完之後裝籠帶回,另一幅已把鵝裝入籠中携走,這兩幅畫雖然都是單色線條的白描寫,但却十分傳神達意。
在中國繪畫史中,畫鵝最有名的畫家是宋朝的崔白,他是北宋濠梁人,善畫花鳥,菱荷鳧雁,最拿手是畫鵝。根據宣和畫譜的記載,宋内府收藏崔白的作品有百多件,其中有三十多件畫的是鵝。
明朝四大家之一的沈周,山水畫造詣很高深,偶爾也喜歡畫一些花果之類的小品,這些小品 畫大都是寫生的作品,雖然說是寫生,但仍舊是不侷形似,以傳神爲主用來遣興。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幅沈周所畫的花下睡鵝,就是這一類作品。坡前置一石,石前一株花,花前一隻鵝正在闔眼入睡,如果仔細觀看這隻入睡的鵝並不太合於透視,但是整個畫面非常調合,睡鵝神情也能掌握。再看畫的右上方題的詩句:〝磊落東陽筆下姿,風流崔白未成詩,鵝群本是王家帖,傳過羲之又獻之〞。對畫意的伸延,更是令人回味不已。
近代人畫鵝,多重寫生,觀察眞鵝動靜,用速寫方法捕捉各種姿態。已故徐悲鴻有一幅三鵝圖,圖中三隻不同姿態的鵝,筆墨簡練,意態傳神。對鵝寫生旅美畫家張書旂曽下過很大功夫,畫出各式各類的鵝,各種動作,值得參考。本省農家飼鵝極爲普遍,如能抽得半日間暇,靜觀鵝群搖擺而過,或以鉛筆速寫,寫下它的呆像,實在也是一大樂趣。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十五日,第十卷第四十一期,第三十頁。
1984/1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