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戊辰談龍

丁卯兎年過去之後,隨後便是戊辰龍年,龍在我國是象徵祥瑞的一種神物,每逢年節喜慶的日子,都免不了舞龍的節目,在帝王時代龍又代表了無上權威,成為皇室的徽誌。

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知道龍,甲骨文中有各種不同寫法的龍字,很多器物的紋飾也是以龍為主題,構成美麗的華紋,但是這些龍紋卻和今天大家所習慣所見到的龍,模樣並不一樣。

龍應該是個什縻樣子?據管子水地篇說:〝龍生於水,被五色而遊,故神。欲小則化為蠶蠋,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臨於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說文解說:〝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

這些古文獻對龍的描迷並不具體,漢代的龍和商周時代的龍已經有了很大差距,到宋代龍的形狀才固定,宋代董羽撰《畫龍輯義》說:〝畫龍者得神氣之道也,神猶母也,氣猶子也,以神召氣,以母召子,孰敢不至?所以上飛於天,固難推其形貌,其狀乃分三停九似而已。自首至項,自項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乞,九似者: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鬚似人,腹似蛇,足似鳳,是名為九似也。〞

九似之中的。〝足似鳳〞也有〝爪似鷹〞的說法,現在我們常見的龍就是這個模樣,宋代名畫家擅長畫龍的首推陳容字所翁,曽經畫有龍水圖卷,共計畫了二十四條龍,有各式各樣不同姿式,清代張庾在《圖畫精意》識中說:〝各極其(虫幻)蟉蜿蜒桀驚天燆之態,尤妙在二十四條皆見全體,此是眞力量,後世畫龍者,皆以雲霧烘斷,蓋力不足也。〞

相傳龍亦分為九類:有鱗為蛟龍,有翼為應龍,有角為虬龍,無角為螭龍,未能昇天者為蟠龍,嗜水者為蜻龍,嗜火者為火龍,好鳴者為鳴龍,好鬥者為蜥龍。虬龍為群龍之長,能進退群龍,乘雲濟雨亦為祈雨避邪之神,我國自古以農立國,對龍的敬畏是可以想像到的。北平故宮最莊嚴的大和殿,丹陛用巨形白石彫刻九條龍,寳座及背後屏風也是彫刻九條不同姿態的龍,一方面是象徵祥瑞,另一方面亦顯示權勢威儀,在北平故宮皇極門前,及北平北海公園,各建有一座用琉璃磚瓦燒造的九龍壁,極為富麗堂皇,皇室在任何地都不忘記顯示皇室徽誌。

傳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石碑下龜跌,名為贔屭又名霸下,性好負重。屋頂邸尾,名為螭吻又名嘲風,性好望,可避火災。鐘上之紐,名為蒲罕,性好吼。立於古代獄門之上,名為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而具有威力。於鼎鬲之上,名為饕餮,性好飲食。立於橋柱,名蚣蝮,性好水。立於刀劍之呑口,名為睚眦,性好殺。立於香爐,名狻猊形似獅,性好煙火,立於門前舖首。名為椒圓,形似螺蚌,性好閉。龍生九子的故事,人云亦云,並無枓學根據,龍本身就是虛無之物,與殷商時虎首人身石彫,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傳說神話中牛頭馬面,都可以稱之為複合動物,集合很多種動物器官成為一種動物,除了龍之外,麒麟、鳳凰,也都算是複合動物,採取眾物之長,予以誇張,顯得與眾不同,龍年到來,也應該是個與眾不同的一年,充滿祥瑞的一年。


19880201-圖一 19880201-圖二 19880201-圖三-維基百科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七年二月一日,第十四卷第五期,第二十六頁。

1988/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