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又到了年終歲暮,台灣的冬天,雖不致於到冰天雪地的程度,每逢寒流來襲,禦寒冬服亦要事先備妥。近年來有些講求穿著的仕女們,流行〝皮草〞,〝皮草〞為何物,早年住在大陸北方時,却没聽過,當時統稱為皮貨。做成之後稱為皮襖皮袍,没做成稱作皮統子,所謂〝皮草〞筆者自忖,可能是專指做好而皮毛朝外的衣服,北方人穿皮袍子毛在裡面為是保暖,〝皮草〞之皮毛朝外主要是美觀,保暖次之。
歷代名畫之中,也有穿著〝皮草〞的人物出現,現在共同來欣賞兩幅穿著〝皮草〞人物的繪畫,一幅是宋人畫戲羊圖,另一幅是元人畫的嬰戲圖。
宋人畫的戲羊圖中,畫一個男孩牽了一隻羊,前面畫一些稀疏的竹子,後面畫有梅花和山茶花,牽羊的男孩穿長袍,外加一件没有袖子的皮毛向外的皮衣,脚上穿一雙黑色皮靴,頭上戴一頂圓毡帽,毡帽兩旁有皮毛護耳,這種毡帽到抗戰勝利以後北方還有。名為毡帽頭,戴護耳者為三塊瓦式毡帽頭。畫中男孩這身打扮很像北方民族,宋朝的北方民族先為契丹後為女眞,由於國際關係互相往還,服裝穿著也在互相模仿,畫中人物想必也是模仿胡服穿著。
戲羊圖中男孩所穿的無袖〝皮草〞,據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及中國古代服飾史均稱作〝貉袖〞,逭種服飾是由唐代的〝半臂〞發展出來的,採用對襟是便於騎馬,到明朝的騎士都穿著〝對襟衣〞,發展成後世的馬掛,都與早期的〝貉袖〞有關係。
戲羊圖的主題是在羊,羊與陽同音,所謂:〝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冬至則一陰下藏,一陽上舒〞,這幅畫應該是〝一陽來復〞是冬至陽生春回的意思。
我國繪畫,最擅於借題發揮,別有寓意,例如:松竹梅,合稱為歲寒三友,三友之說早見論語。松竹梅在寒冬之季,其他花木俱已凋落時堅守其節,年年歲歲永恒不變,這種永達不變的友情,堪為世人範例,歲寒三友也成為最佳寓意的畫題。
元人嬰戲圖,便是以松竹梅,歲寒三友為配景的畫。畫中一男孩騎羊,騎羊男孩亦是穿著〝貉袖〞,頭戴皮帽,脚穿黑皮靴,騎在一隻老山羊背上,肩上扛了一枝梅花,枝上又掛了一只鳥籠,籠中小鳥在叫,周圍又有八隻小羊。
這是一幅寓意而不寫實的畫,人騎在羊身上似乎已經不太可能了,何況又把羊當馬,加上韁轡鞍鐙,更是臆想。道幅畫和宋人戲羊圖性質相同,畫中主題是在羊,八隻小羊加一隻大羊,一共是九隻羊,九羊和九陽同音,九陽是〝九陽回春〞的意思。
大陸北方稱冬至為數九,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為一個計算單位,一九、二九、三九 … 全年之中三九天最冷,到七九,封凍的河水解凍,八九,南方避寒的大雁飛回北方,所謂:〝七九河開,八九雁來〞,到九九八十一天就又到春回大地的時節了,九陽春回鳥語花香。
明人《酌中志》中記載:〝冬至宫眷內臣穿陽補子蟒衣,室中多畫〝綿羊引子〞畫貼,司禮監印刷九九消寒園。〞所謂九九消寒圖是畫一枝梅花,有九九八十一個花瓣,每天塗一花瓣,塗的方法是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在中央,藉此以為氣象記錄,預卜來年豐收。在楊柳青年畫書中最後刊有一幅明弘治年九九消寒圖,在梅花下方有三個兒童,一扛旗、一持鼓,另一擊鈸,擁一羊,羊亦鞍轡齊,背上有一聚寶盆,此圖是否卽《酌中志》所言之〝綿羊引子〞?假若不差,宋人戲羊圖及元人嬰戲圖亦當為此類圖畫之更精緻者。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四日,第十四卷第一期,第二十六頁。
1988/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