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金龍的故事

最近電視台正在上演一部連續劇,劇中有母女分別的悲泣劇情,這一場戲是利用了大陸的外景,演員在一座高有五十多公尺的「大紅台羣樓」上,背後有一座金頂建築,不但屋瓦是銅鑄鎏金的,四條房脊各有兩隻栩栩如生的金龍。

這個地方就是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之一:「須彌福壽之廟」。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的行宮,又叫熱河行宮,外八廟是皇帝行宮附近建築的八座廟宇。房脊上有金龍的殿是「須彌福壽之廟」的主殿,名為「妙高莊嚴殿」,殿瓦和脊上的龍,都是用銅鑄鎏金,遠看光耀奪目。主殿的西北側是「吉祥法喜殿」,也是鎏金殿瓦。

主殿建築在「大紅台上」,左右建築「紅台」與「白台」都是採取西藏模式,但最前面的山門、碑亭、琉璃牌樓,和後院一座七層八角琉璃塔,卻為滿式建築,成為一座漢藏合璧式的廟宇。

「須彌福壽之廟」的興建,是為了乾隆皇帝七十壽辰,西藏六世班禪活佛前來祝壽,特地修建這座廟,作為班禪講經和居住的地方。「大紅台」上的「妙高莊嚴殿」是乾隆聽經之處,「吉祥法喜殿」是班禪居住之所。

佛殿殿頂爲何耍裝置金龍?在承德民間流行著一個神話故事:『乾隆皇帝七十歲的壽辰,西藏的班禪活佛要來祝壽,皇帝選了獅子溝一處吉祥寶地,大興土木,建築一座屬於皇家的廟宇。主殿殿頂要用鎏金瓦,皇帝將耍在此聽經,除了殿頂鎏金瓦以外,又設計了九條金龍盤據殿頂,稱為「九龍盤頂」。

內務府徵集了所有的金匠、銅匠、鑄工,來共同鑄造這九條金龍,但是用盡了各種方法,金龍都鑄不成型。眼看期限到了,做不出來,必定是死罪,大家正在相對無計的時候,忽然來了一個人,自稱擅長鑄造,聽說大家有了困難,他願意來幫忙,說著就去察看熔爐,看過之後他說:動用了這麼多的金和銅,是非同小可的事,最好先祭下爐,大家問如何祭法?他說一對童男童女就可以了,現在我就去辦事啦!說著就走了。

大家聽說要都童男童女祭爐,都發愁了,要到那裡去找啊!其中有位年長的師父低頭嘆了口氣,金龍鑄不成,大家都是死罪,他決定犧牲一對兒女挽救大家性命,眾人一聽急忙攔阻說萬萬不可,寧可大家擔死罪也不能這麼做。這位師父說,咱們再試一次,說不定能成功,就不必祭爐了。

第二天爐火點起,風箱鼓風,這位師父手提兩個包袱進夾之後,面對熔爐默念之後,就把兩隻包袱丟入爐火之中,立刻火焰騰起,大家看火候夠了,分工合作,一鼓作氣把九條金龍鑄成。此時建議祭爐的那個鑄工手提了對紙紮童男童女也進來了,一看金龍巳經鑄成了。

乾隆皇帝正在聆聽西蔵班禪講經說法,忽然聽見有人啼哭,衞士馬上把哭的人找了來,原來就是那個丢兩隻包袱在爐中的師父,那兩個包袱之中是他一對兒女,爲了挽救眾人性命,願意犧牲自己兒女。老師父說明原委,忽然天色大變,風雨大作,殿頂金龍飛躍而來,老師父跨上金龍竟破空而去,後來才知道所謂童男童女是指紙紮的,那位鑄工出去辦事是找匠人紮紙人,不料大家心急做出不可挽回的事。』

「須彌福壽之廟」的主殿現在只剩八條龍,其中一條龍帶著老師父飛上天成仙了。


19910223-圖一 19910223-圖二 19910223-圖三 19910223-圖四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八十年二月二十三日,第十二版。
1991/2/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