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茶館今昔

不久以前,本報判登了 一篇「飲茶」,提到早年天津沿街叫賣大碗茶和北平街頭巷尾的茶館兒。北平人喜歡坐茶館兒,並且喜歡自己帶一包茶葉來交給茶館的伙計去泡,表示與別人不同。

大淸早就有人提著鳥籠子來喝茶,把鳥籠子掛在茶館兒窗下,一面喝茶吃早點,一面看著自己的鳥兒在籠子裡跳上跳下,嘰喳叫個不停。

早晨是茶館最熱鬧的時刻,有各行各業的人都到這兒來待命,其中有木工、水泥工、辦桌的廚師、搬家工人、房地產仲介商人、水電工 在北平需要找人做事,就到茶館去找,甚至那一類行業在那家茶館待命是一定的,北平的茶館在以前的社會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茶館的營業時間因而也特別的長,從早晨忙到晚上深夜。

午飯以後的茶館兒,沒有早上的人多,盡是閒著沒事的老年人,到這兒來聽說書打發時間,說書本省叫講古,講古可以照本宣讀,說書則不但不能看著書說,必要時還要有身段架式,加強氣氛引人入勝。

晚飯後來到茶館的顧客多半是白天有工作的人,晚上到茶館聽晚場說書,晚場說書叫做「燈晚」和白天說書不是同一個人,所說的書目也不相同,每天連續說,一部書可以說一個多月。

大陸變色之後,天津大碗茶沒有了,北平的茶館也歇業了,社會起了很大的改變。去年有個機會去了北平,陪伴人員問我要不要去老舍茶館坐坐?北平居然又有茶館兒了!老舍茶館在前門附近,裡面擺了很多八仙桌子,每張桌子都坐滿了人,仔細看,這些客人幾乎都是外來的觀光客,其中還有不少黃髮碧眼的外賓,每位是二十元,以北平當地的物價算是高消費了。

落坐之後泡來一壺香片茶,端來兩盤精緻小點心,遞過一份中英日文的節目單之後,一位西服革履的主持人上臺介紹今晚節目,有京韻大鼓,八角鼓,河南墜子,相聲,雙簧,戲法魔術,平劇清唱。這種「什樣雜耍」式的茶館,令我又回味起四十年前的北平,一陣掌聲過後,主持人說下個節目是著名藝術家魏喜奎 以前在北平聽她唱大鼓,現在稱爲藝術家,嗓音嘹亮依舊,但已經找不到往日風采了。

19910629-圖一 19910629-圖二 19910629-圖三 19910629-圖四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八十年六月二十九日,第十二版。
1991/6/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