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居延漢簡脫險始末

在民國七十八年四月十二日,筆者在本報寫過一篇「書的演變」,文中曾提到用竹或木製成簡,用簡編成冊,是為早期書的形式。中央研究院收藏數以萬計的漢代木簡,是早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甘肅境內,一處古代叫做「居延」的地方發掘出土的。史學家勞幹教授的專著「居延漢簡」序文中曾提到這一批漢代木簡,在抗戰開始淪陷於北平,是由徐森玉和沈仲章兩位先生設法運至香港。

去年筆者去大陸參觀,旅途中看到天津日報發行的采風報,其中有一篇轉載記者專訪,訪問沈仲章先生維護居延漢簡的情形。

當年居延漢簡出土運到北平,存放在北京大學,成立了理事會負責保管硏究,由著名學者劉半農,馬衡兩位敎授負責研究工作。開始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打進北平。沈仲章先生當時是北大助敎兼西北科學考察團理事會的幹事,是一位三十歲左右的靑年學人,由於保管文物責任心的趨使之下,恐怕這批國寶漢簡落入日軍之手,私自潛入保存漢簡的房間,分三次偷運出來,冒稱爲個人衣物,存入德華銀行保管,計畫先運到天津再以水路運至香港,北平到天津鐵路雖然已通,但是日軍盤査很嚴,於是在這批國寶鐵箱之外又加套了一層木箱,由瑞士籍伯利商行代運,於民國二十六年八月運到天津。

天津塘沽碼頭除了海關、港口司令部之外,日本憲兵是最難應付的,此時沈仲章先生找到一些熱心人士幫忙,毎天在碼頭附近打探虛實動靜,如何使得這些國寶安全過關,一方面又.連絡碼頭工人,另一方面和憲警人員拉攏,沈先生通曉日語帶來很多方便,由於碼頭工人對地形熟悉,藉天時、地利、人和,國寶終於運上了恆生輪。

漢簡雖已上船,仍要防備日本海軍上船檢査,船上最安全地方應該是船長艙房,沈先生找到英國籍的船長麥斯先生,偽稱箱內有北大儀器書籍,希望放置船長艙房以策安全,竟然獲准,放在船長床下,諸事妥當,只待啟航。

恆生輪離開天津,南下至靑島,因有貨上舶,需停十幾小時裝貨,沈先生此時下船上岸,給徐森玉先生拍發電報,吿知漢簡安全上船,正在南下途中,派人在香港接收。事畢回船,行至碼頭已不恆生輪踪影。沈先生呆在那裡許久,不知如何是好。

原來船長接到緊急電訊,說有十一艘日本軍艦航向靑島,形勢緊急,立卽開航了 。在百般無奈之下,沈先生又給行駛海上的恆生輪船長麥斯先生拍發一通電報,請他妥爲照顧床下的兩個箱子,並且拜託他船到香港,交給前去接運的人。

這批漢簡安抵香港,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漢簡又開始逃難,被存入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央研究院遷入南港以後,歷史語言研究所興建了考古館,才把存在美國的漢簡迎接回家,沈仲章先生也與勞幹教授有了聯繫,他也知道這批國寶安然無恙的收藏在中央研究院。現在正由一批歷史學家做更進一步的研究,對於維護漢簡的沈仲章先生來講,也足堪告慰了。

19911213-圖一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十三日,第十二版。
1991/1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