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從天津天后宮談到楊柳青年畫

每當感覺到寒流到來,舊暦年關也就接近了,這時總會想起小時侯的一些往事!最人難忘的,是早年住在天津,跟隨父親去「娘娘宮」置辦年貨的情形。在天津東馬路附近離海河不遠,有座「天后宮」,廟裡供奉一位女神,是否媽祖已經記不起了,大家都叫它「娘娘宮」。毎年舊暦臘月,廟門口南北一條街,稱爲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其實街並不大,兩旁擺滿了年货攤子,鞭炮花盒,年畫窗花,對聯福字,千張掛錢,佛花供飾,走馬花燈 把這條廟街擠得水洩不通。

我們毎年照例備一份紅紙寫的年貨單子,經過略加增滅之後,吃過午飯去「娘娘宮」,照單子採購,買的東西太多,一次提不動,便把買妥的年貨暫存在年畫攤子上,請賣年畫的老闆代爲看管,各貨買齊備了,在僱車回家之前,必然會挑選一些年畫以為回饋,皆大歡喜。

這裡的年畫「是天津西南方的一個小鎮叫楊柳靑製作的。傳統的楊柳靑年畫,是用木版印刷,由人工著色。住在楊柳青鎮各村莊的婦女們,都會塗抹顏色,代代相傳之下,母親教女兒,婆婆傳媳婦,替年畫著色,成爲當地婦女的一項主要副業。

最近有個機會去了一次天津,抽空來到「娘娘宮」回味一下童年,想不到這裡巳經發展成爲一條文化街,兩面店舖採用傳統式的門面古色古香,廟門口立起兩桿旛桿,這條街只准行人,不准車輛進入。

文化街有楊柳靑畫店,陳列各式年畫,據店中人員說:楊柳靑年畫在天津也有作坊,如果想耍參觀年畫製作情形,就不必再到楊柳靑鎮了。

如今年畫也算是國營事業,有專人解說製作過程,如何先在燕皮紙上繪製畫稿,然後再貼在木版上雕刻,木版雕成之後如何印刷,如何著色。親切的招待我這生長在天津的「臺胞」。

楊柳靑年畫,很多傳統舊題材仍在沿用,我們看到剛剛雕成的一幅「慶賞元宵」的木版,人物構圖都是傳統格調;此外過新年,合家歡樂,胖娃娃抱魚,戲劇人物,仍然是很受歡迎的。

年畫也有創新作品,不過這些創作,多少免不了帶一些政治口號,以一幅「匠門虎子」爲例,畫上有段題辭:「小虎子兒,眞逗哏兒,要和爺爺掰腕子兒,爺爺樂他强脾氣兒,奶奶誇他好寶貝兒,爸爸媽媽喊加勁兒,虎子他人小志氣大,長大要做接班人兒。」最後的兩句就是口號。

看過這幅年畫覺得不甚合理,習慣上年畫往往是用餃子來突顯過年的氣氛,這幅「匠門虎子」也不例外,畫中一位女士,身穿紅毛衣,紅西褲,手舉「蓋墊版」,排滿了餃子準備下鍋去煮。旁邊一位男士穿着棉褲氊靴,代表十足嚴寒天氣,但上身只穿了件背心,更令人費解的是他在切西瓜。更稀奇的是這位「人小志氣大的接班人兒」光著屁股只穿件紅兜肚,人物造型和抱魚的胖娃娃一樣,白髮爺爺也穿背心,別說是大陸,就是台灣過年時寒流到來,這種打扮也非凍壞不可,冬天何來西瓜?更是費解。

舊式年畫,以胖娃娃爲主題的很多,但並不在過年吃年夜飯的場合出現,都是以荷花蓮藕爲配,那是盛夏,現在硬把「小虎子兒」脫光了放在大年三十兒晚上,就有點過份了。不過,藝術有時就不一定講究「合理」囉!


19910131_圖一 19910131_圖二 19910131_圖三 19910131_圖四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八十年一月三十一日,第十二版。
1991/1/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