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是自娛又可以娛人的藝衝,利用不同的花材,各型的花器,表現疏密偃仰,高低不同的花枝,別有一番情趣。
談到插花,我們現在馬上會聯想到曰本的〝草月流〞、〝池坊流〞,各種花道的流派,其實我們中國人對於插花,早從明朝就人研究了,而且著有專書。很可惜,後代人沒有人把它加以研究推廣,反而讓日本人專美於前,至今每談到插花,便要向曰本學習。
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張謙德,寫過一篇〝瓶花譜〞,把很多花卉分爲九品,可見當時花材使用範圍之廣了。這九品是:
一品:蘭、牡丹、梅、臘梅(原文為 虫葛 合體字,經查為臘的異體字)、各色細葉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陽。
二品:蕙、酴醾、西府海棠、寶珠茉莉、黃白山茶、巖桂、白菱、松枝、舍笑、茶花。
三品:芍藥、各色四葉桃、蓮、丁香、蜀茶、竹。
四品:山礬、夜合、賽蘭、薔薇、錦葵、秋海棠、杏、辛夷、各色四葉榴、佛桑、梨。
五品:玫瑰、簷葡、紫薇、金萱、忘憂、豆寇。
六品:玉蘭、迎春、芙蓉、素馨、柳芽、茶梅。
七品:金雀、躑躅、枸杞、金鳳、干葉李、枳壳、杜鵑。
八品:千葉戎葵、玉簪、雞冠、洛陽、林禽、狄葵。
九品:剪春羅、剪秋羅、高良姜、石菊、牽牛、木瓜、淡竹葉。
古人插花所用的花材,大多數是自己親手從花圃折取。〝瓶花譜〞中說:折硬挺的花枝容易,草本的花卉比較難以摘取,必須要有相當藝術修養,看過很多名家花卉繪畫,才知道摘取那一個部位才不會俗氣。折花要選擇枝子的姿態,插入花瓶,要有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種不同的姿態。
明朝另外一位袁宏道寫了一 篇〝瓶史〞,講到插花要與花瓶相稱:花比花瓶高四、五寸就可 以了。如果是一個大肚花瓶,瓶高二尺,那麼花出瓶口六、七寸
,但須要花枝向下斜出,能把花瓶兩旁覆蓋一部份就好了。假如花瓶又高又瘦,就插隻枝一高一低,但千萬不要花比瓶瘦,或是一大把花往瓶中隨便一插,那實在是沒趣味。
〝瓶花譜〞和〝瓶史〞的作者,對於花器的選擇很嚴格,他們認爲如果用古代銅器插花最好,理由是古代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如果用它來養花,花色鮮明如同生在枝頭一樣,而且花開得快,凋謝得遲。
古代銅器是國家重要文物,平時唯恐受到濕潮而損壞,誰能够眞的用它來儲水插花,古代銅 器插花是不是有如此效果,恐怕沒有人能確實的答覆這個問題。〝瓶花譜〞的作者特別指出,如果用磁瓶,像〝闇花茄袋〞、〝葫蘆樣〞、〝細口扁肚〞、〝瘦足藥譚〞等這幾種類型的瓷瓶,是〝不入清供〞的。
〝清供〞就是文雅的擺設,如果我們略為留意一下古代繪畫之中,常常有〝山齋凊供〞、〝歲朝清供〞之類的題材,附圖是明朝末年的名畫家陳洪綬所畫的〝歲朝清供〞。
如果我們把古代的和現代的〝清供〞一類繪畫收集起來,加以研究,相信一定可以立起一套有系統的中國插花學。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六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第五卷第二十九期。
1979/7/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