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南宋四家

中國繪畫到了南宋時代,出現了筆墨精煉,佈局簡潔的新風格,這種新風格,在山水畫中表現得更爲具體。

李唐、劉松年、馬達、夏圭,這四位畫家,畫史上稱他們為南宋四家,是在這一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四位畫家,他們都是服務於畫院的宮廷畫家。

畫院,由於歷代政府組織不同,所以名稱也不一樣,例如漢代有〝少府〞〝黃門〞〝尚方〞,有的是負責製造設計器皿的,也有負責建築裝璜的,當然也有專門從事繪畫旳,如果照現代的說法,就是宮廷中美工機構。

南北朝時代,南齊有〝侍詔秘閣〞北齊有〝侍詔文林館〞梁有〝直秘閣知畫事〞直到唐朝的〝翰林院〞,其中〝侍詔〞及〝內廷供奉〞固然有很多畫家,其中也有特殊藝能的巧匠,也都給予〝侍詔〞的頭銜。

眞正專事繪畫工作的畫院,是從宋朝開始的,它的法定名稱是〝翰林圖畫院〞。

在畫院服務的畫家定有階級等次。分爲:侍詔、藝學、祇候、畫學正、學生。政府舉行科試,畫家通過考試進入畫院工作,考試命題多數是以古人詩句爲題來作畫,畫意要符合詩情,畫院中的作品由實用的裝飾藝術,而一變而爲純欣賞的藝術。

宋寶南渡,由於戰亂,畫院畫家們流離失散,南宋定都臨安以後,失散的畫家們,漸漸又歸附政府,繪畫盛况不減當年。

李唐曾經服務於徽宗朝的畫院,抵達南宋的臨安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了,劉松年是服務孝宗朝畫院,馬達和夏圭是光宗寧宗兩朝畫院的侍詔。

李唐和劉松年的畫風精麗細潤,運用細長筆短斧劈作皴紋,常常使用石青石綠著色。

馬遠和夏圭師承李唐,畫樹瘦硬如屈鐡,畫石方硬,用大斧劈皴紋,筆法粗放,時常以水墨作畫。

所謂短斧劈皴,大斧劈皴,是指畫石的一種筆法,短斧劈皴也叫小斧劈皴,是用筆的側鋒〝斫〞出來的,畫出山石一斧一鑿斫痕清晰,表現出山石剛硬的特質。大斧劈皴是小斧劈皴擴大演變而成的,這種皴法十足表現鋼勁犀利的筆法。

南宋畫家在用筆的畫法上從中鋒走向側鋒,並且在適當的延長筆線,在用墨方面,注意墨與水的相互運用而逹到水墨蒼勁的效果,在構圖方面,虛實互用,畫面保留空白,具有含蓄之美,這種留空白的佈局,在國畫構圖上是一項突破。不幸很多人對南宋作品指爲殘山剩水,給馬遠起了個別號叫〝馬一角〞,意思是說馬達的作品只畫一個角落;給夏圭也起了個別號,叫〝夏半邊〞說他的畫只有半邊而已。

明朝的董其昌,把中國繪畫分爲南北兩宗,南宗善用水墨渲淡是屬於文人畫;北宗善用金碧設色是屬於着重繪畫技巧的畫家畫,而不是文人遣興的,南宋四家的作品他統統列爲北宗,不是屬於文人畫的,並且他警告大家,這一派的作品不是我們所値得學習的。

董其昌的南北分宗的說法雖然早已被學者所駁斥,但是他對南宋四家的卑視却是表露無疑的,他反對自成一家,他也反對獨創,他說:〝畫中山水位置皴法皆各有門庭,不可相通,惟樹木則不然,雖李成、董源、范寬、郭熙、趙大年、趙千里、馬、夏、李唐,上自荊、關,下逮黃子久、吳仲圭輩,皆可適用也,或曰須自成一家,此殊不然,如柳則趙千里,松則馬和之,枯樹則李成,此千古不易,雖復變之不離本源,豈有捨古法而獨創乎?〞


董其昌在當時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他認爲臨摹重於獨創,從此大家便爭相臨摹而不再獨創了。到了清朝的畫壇,遠宗黃公望,近法董其昌,才算是畫道正宗,陳陳相因,所有繪畫大多同一面目,中國畫壇之衰退一蹶不振。至此深深感覺到作爲一個藝術評綸者的責任實在太大了。


19810427-圖一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第七卷第十七期。
1981/4/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