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滿清時代,不論是王公大臣,巨商豪富,甚至一般升斗小民,都有一種特別嗜好 - 聞鼻煙。鼻煙是什麼?其中有很多考究,簡單的說就是把煙草葉子乾燥之後,加入一些配料,磨成極細的粉末,供人嗅聞,聞鼻煙有一個大約三、四公分直徑的小圓盤,把鼻煙放在小圓盤上一小撮,然後用大姆指頭蘸一點送入鼻孔用力吸入,鼻煙和今日香煙一樣要随身攜帶,裝鼻煙的容器叫鼻煙壺。
鼻煙裝在鼻煙壺中隨身携帶,在社交場合彼此都要互敬鼻煙,此時此刻首先亮相的就是鼻煙壺,於是鼻煙壺的品質和製作成爲鑑賞品評的對象,如果有出眾的鼻煙壺在握不但抬高了自已的社會地位,交談範圍也會擴大,很容易建立起人際關係,鼻煙壺雖然是個小物件,它確可以爲你爭取到未來的前程,如果使用不當也可以惹禍招災。
滿清達官顯宦掌權的朝中大員莫不嗜好鼻煙,如若會晤長官必須謹慎使用鼻煙壺,如用劣質煙壺則被視爲隱藏珍品目無長官,使用珍貴煙壺可能被視爲誇富,因而獲罪,很多官吏爲使用鼻煙壺費盡心機去推敲研究。
聽老輩人談論,西太后掌政時候,有一位官員想謀郵傳部的差事,託人從外國定製了兩件鼻煙壺,一件是藍寶石製另一件是紅寶石製,藍寶石質料好價值十萬兩,紅寶石較差只值三萬兩,於是貴重的藍寶石煙壺獻給了西太后,紅寶石煙壺獻給了東太后,大概在呈獻煙壺的時候沒有把太監打點好,於是就在西太后面前說了幾句淡話,說是藍寶石的成色雖好究竟是個藍的,東太后那邊可是個紅的,紅色當然比藍色尊貴,西太后一怒之下,那位官員沒有調升反而革職了。
爲了鼻煙壺惹出這麼大的麻煩,鼻煙壺實際上已超出裝煙實用的意義了,樂於此道的,不能經年累月只用一個煙壺,必須要常換,今天用玉的,明天用瓷的,後天用琺瑯的,再不然就經常換花式,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十二月花神,更有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更換不同式樣煙壺,為了社交應酬爭奇鬥勝大家盡量收集鼻煙壺,製做鼻煙壺的人也無不挖空心思,至今聞鼻煙的人已少見了,空留下很多精巧可愛的鼻煙壺,供我們玩賞。
這些鼻煙壺如果用質料分可以分爲水晶、玻璃、瓷、玉、石、珊瑚、瑪瑙、琥珀、漆、葫蘆 等十種,其中最爲名貴的自然是翠玉煙壺和珊瑚煙壺,翠玉本身就貴製成煙壺價值更貴,珊瑚是因爲大型材料難得所以價值也很高,後來有人用碎料黏合再加以雕刻可以掩飾黏痕,高價出售很多人上當。
鼻煙壺中最具藝術價值的是玻璃煙壺,當時人稱爲料煙壺,可以套數種彩色,排成不同圖案,名之為套料煙壺,清末又有人用特製毛筆伸入玻璃煙壺腹内寫字作畫,用反筆,畫成從壺外觀賞是一幅完整字畫,稱爲裡畫法,也叫做内描,水晶煙壺也有很多内描畫,據說這種畫法出自北平回教人士馬紹宣所發明,這種裡畫壺只可觀賞不能裝煙,恐日久字畫脫落。
其次是漆煙壺,大部分是雕漆製品,雕漆本身就有很高藝術價值,製成煙壺更為精美。葫蘆煙壺是所有鼻煙壺中唯一自然長成的。
鼻煙随著滿清王朝式微,民國以後北平巿區大柵欄尚有一家鼻煙舖,因爲靠近很多戲院,這家鼻煙舖成爲平劇演員的集會之所,找某一位演員只要在鼻煙舖留言就可以很快找到他,可見平劇界很多人還在聞鼻煙,所以在上台之前要洗鼻子,把鼻子洗乾淨再化裝。
每到夏天大家用萬金油之類凊涼劑,在北平有一家長春堂藥鋪製作一種名爲太上避瘟散,是用鼻子聞的清涼劑,筆者曾經聞過,這種避瘟散,利用懷念聞鼻煙的心理居然在北平暢銷了二十多年。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年七月十三日,第七卷第二十八期,第三十頁。
1981/7/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