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母親節的花

一年之中,大小節日很多,惟獨母親節,算是最有意義的節日之一。我們毎個人都有母親,也深深體會到母親對子女的愛護,是不計一切的,沒有條件的,母親深摯的愛是出自本性的。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這個節日的來源卻是起自不太注重孝親的美國。由於嘉維絲女士特別懷念去世的母親,她母親去世的日子正好是五月第二個星期天,於是他訂這一天爲母親節日,用來追思感恩。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經過宗敎屆的大力推動,國家爲了安慰陣亡將士的母親們,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五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經威爾遜總統正式宣布,獲得世界各國響應,而成爲一個國際節日。

在母親節的集會中,每人佩戴一朵康乃馨,母親健在的佩戴紅色康乃馨,已逝者佩戴白色康乃馨,也表示崇敬之意。

我國一向崇尚孝道,對於國際母親節也樂予響應,每當母親節來臨,政府表揚模範母親,為人子女的,也依俗佩帶康乃馨。

康乃馨,我國稱為石竹,如今成爲世界性的母親節之花。其實我國早已有代表母親的花卉,那就是萱花。

詩經衛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 」,諼草卽是萱草,背即是北,我國古代習俗,母親居住北堂。往往在北堂種萱草,故又稱母親爲萱堂。萱草又名忘憂草,萱草忘憂比喩子能慰母。

古人有「萱草生堂前,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我國雖然沒有特定的母親節,但以萱花作爲代表母親的花卉,確實由來已久了。如今已有固定的母親節日,我國的萱花和西洋的康乃馨應該同視為母親節之花。今年母親節即將來臨,筆者願以幾幅名家所繪的母親節之花,呈獻所有母親之前,以為祝福!

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一幅康乃馨寫生,是義大利籍名畫家郎世寧的作品。郎世寧於1688年出生於義大利米蘭,十九歲入天主教耶穌會為修士,擅長繪畫,1715年到中國,進入清宮如意館從事繪畫工作,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居住了五十一年之久,才病逝於北京。

蔣廷錫所作萱花,是一件摺扇扇面。蔣廷錫是江蘇常熟人,康熙進士,官至大學士,為當時花鳥畫大家,扇面正中畫萱草一枝,兩朵盛開的萱花,另外以一顆石頭和野花果作為陪襯。

一中一西兩位畫家,個自寫出不同的母親節之花,各具不同情趣。與蔣廷錫極為接近的一位畫家馬元馭,也是江蘇常熟人,服務於清宮畫院,擅長折枝花卉,經常出入蔣府,偶而也為蔣廷錫代筆捉刀,畫過一幅萱花康乃馨,另外搭配一小枝枸杞,他把兩種母親節之花安排在同一幅畫中。另外,清初以折枝花卉聞名的大畫家惲壽平,畫過一幅摺扇扇面,題名為錦石秋花,也是以萱花康乃馨為主題,再搭配石頭墨竹。

萱花與康乃馨這兩種母親節的花,在同一幅畫中出現,若說是出於偶而的安排,不如說它是具有某種特殊的親和力,象徵普天下的母親,無分中西,都散發著慈母的愛心。

19880503-圖一 19880503-圖二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七十七年五月三日,第十二版。
1988/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