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早年的兒童遊戲_上

從前小朋友所玩的玩具和遊戲,與現代不同。例如:現代女孩子喜歡洋娃娃,有的附帶了很多衣飾,可以隨意換穿,可以為洋娃娃洗澡洗臉。從前只有泥娃娃。當筆者小時候住北平,常常見有人挑著擔子到胡同裡來吆喝:「有破鞋舊衣服來換娃娃!」擔子上挑滿了各式泥娃娃,這些娃娃都是用黏土打入固定模型,曬乾之後再施加彩畫,紅紅綠綠極為鮮豔,不過它只能放在桌上或是炕頭來欣賞,不能抱在手上把玩,因為容易碰碎,當然更不能給它洗澡洗臉了。

泥娃娃可以用破鞋舊衣服來換,這些破舊衣物積少成多可以送到「鋪陳」市去賣,北平人把碎布叫做「鋪陳」,「鋪陳」清洗之後可以做拖把,或是用漿糊一層又一層的裱褙起來,曬乾之後,成為又硬又後的「布隔背」,可以用它來做鞋,所以破「鋪陳」積多也值錢。

從前孩子們很多就地取材製做玩具,例如男孩子們能找到一根竹竿或是木棍兒,就可以玩起騎竹馬來,找到一些碎石子果核,可以在手上反覆擲出再接住,這種遊戲叫做「抓子兒」。而女孩子,就會找些碎布縫成一寸見方的小布袋,裝入一些細砂,再把布袋縫住成為一個個小砂包,來「抓子兒」,不用果核石子。

早年北平住家,都是四合院式房屋,院子大,幾乎每家每院裡都有一兩棵棗樹。(最近聽返鄉探親的人說:北平住家院裡的樹都被砍了,騰出地方來多搭一間房子。)毎年立秋以後,樹上的棗兒都紅了,只耍把棗樹搖晃兩下,棗兒就會掉得滿地。新鮮的棗又脆又甜,還可以做「推棗磨」遊戲。先選一個比較大的棗兒,用小刀攔腰橫剖,去掉上半棗肉,露出棗核尖,然後用三隻小竹籤籤入棗的底部,使它鼎立,用一根「竹批兒」兩頭各籤入一個小棗,再把它平擺在鼎立的半個棗上的棗核尖上,取得平衡之後,用手輕撥「棗磨」就可以旋轉了。

這樣玩法自古就有,早在宋朝畫院,有一位專門畫兒童遊戲的畫家蘇漢臣,他畫過一幅秋庭嬰戲圖,就是描寫小孩兒「推棗磨」遊戲。


19881208-圖一 19881208-圖二 19881208-圖三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八日,第十二版。
1988/1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