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無限哀思

今天是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靈櫬啟靈奉厝於桃園大溪頭寮賓館的日子。有些古禮的字眼兒,小朋友們可能不知道,我來概括的說明一下。

啟靈又稱「發引」,源於「弔於葬者必執引」,「引」是指靈車,「執引」是拉靈車的粗索。意思是說:参與「執引」的人,每人挽著一條繩索,引車前行。不用牛馬拉靈車而由「執引」的人來「執引」,是恭送逝者上山的意思。現在致贈喪家常用的輓聯、輓帳,甚至是花圈、花籃上也都有寫明敬輓字樣,「輓」就有「執引」的意思。

「執引」之外還有「執紼」,「紼,引棺索也」。也就是牽棺木入墳的粗索。

簡單的說:「執引」就是大家敬輓,引車前行。「執紼」就是大家牽「紼」,移棺下葬。現在一般稱送葬的人為「執紼」,致祭的人為「敬輓」。

奉厝地點是頭寮賓館,「厝」是停柩待葬的意思。國人有「入土為安」的觀念,「厝」是暫時性的,只把棺木停放於地面,以磚石像房子一樣的圍砌起來,「奉安」才是真正安葬。經國先生的靈櫬暫厝頭寮賓館,等他日完成統一中國時,在移靈奉安,我們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古代傳下來的風俗,還有所謂「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明器」就是冥中所用的器物。這種器物,只求形象,並不實用,「塗車」是用泥做成的車,「芻靈」是用草束作成的人馬。今天咱們都用紙紮,擱在靈前,然後火化,就是這個道理。

古代「芻靈」是甚麼樣子,由於草束年久朽腐,不易保存,從事考古的學者,還沒有發現過。不過戰國時代的木製的「俑」,及秦、漢、隋、唐,各時代的陶「俑」卻出土了很多,每個「俑」都是體態優美,面目逼真,非常傳神。從這些「俑」的出土,我們獲得各時代不同的服制、飾物、髮型、生活習俗、房舍建築、兵馬裝備,以及車輛形制等等資料。

古人治喪,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崇敬與哀悼,總是要把每一個細節做到盡美盡善,在後世主張厚葬的情況下,抽象的「芻靈」已經受到淘汰,由木「俑」而陶「俑」,陶「俑」由單色釉而改進為三彩釉,我們從歷史博物館陳列室中可以見到各式各樣唐代的三彩陶「俑」。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七十七年一月三十日,第十二版。老爹以「質伯」名義發表。
1988/1/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