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貨郎圖

筆者幼年間住在天津,常常聽母親這樣的囑咐我說:『聽到「霍浪子」來了就叫住他啊!』,母親把賣雜貨的小販叫「霍浪子」,那時還以爲小販手搖的鼗鼓就叫「霍浪子」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貨郎仔」三個字。當時天津有天祥市場,勸業商場,中原公司等大型百貨公司,但是母親平常使用的針線鈕扣之類零星物品「依然喜歡在家門口向「貨郎仔」購買。

早年鄉間購物是靠趕集,有地方叫趕場,也有地方叫趁墟,集市是有固定日期的,集日到來,大家都趕在同一地點買東西或賣東西,集市散了就各自離去了,再想買東西,就要等到下一個集市日期到來。

趕集是屬於男人們的事,深閨婦女不好抛頭露面往集市上跑,婦女們需要的針線,胭脂花粉,雖然可以委託趕集的男人們代買,但究竟不如親自挑選的更爲稱心,因此遊走四方的貨郎應運而生,把日用百貨供應到家,而成爲鄉間最受歡迎的熱門人物了。

在歷代名畫之中,貨郎也被納入畫題,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一幅被認爲是宋朝畫家蘇漢臣所作的「貨郎圖」,畫中貨郎推了一部獨輪車,車上滿載了各式物品,有工具、農具、樂器、武器、廚房用具,柳斗罐、彩巾帽子、手套荷包,錫製五供蠟台、日用百貨應有盡有。

前幾年在河洛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畫集覽,其中有一幅沒有名款的元朝畫家作品:「貨郎圖」,畫中貨郎不是推車而是挑擔子,一條扁擔挑起兩隻大網籃,一頭是方形的,另一頭是圓形的,兩籃各豎立起一個十字形貨架,架上掛滿了各種日用品,也是有工具、農具、樂器、服飾、燈籠,在扁擔頭前立了一隻鷹,旁邊還有一隻狗,打獵的鷹犬竟也由貨郎販賣。

好友書法家杜忠誥先生去日本進修,去年春節寄來賀卡一幀,上面彩印了一幅明朝畫家所畫「貨郎圖」,圖中貨郎不推車,也不挑擔子,是一付活動貨架,可以手提臂挽。出售的不是日用雜貨,全部是鳥,分裝在幾個鳥籠之中,有鸚鵡、畫眉、鵲雀、黃鸝、燕子,旁邊有六個小孩,其中三個坐在地上鬥鳥,另外兩個各提一個鳥籠,想必已經選購妥當,只有一個小孩尙在東挑西挑,賣鳥貨郎正爲他伸手捉鳥,畫意極為傳神。

淸朝畫家丁觀鵬有一幅太平春市圖,其中也有貨郎,是專售兒童玩具的,北平稱爲「耍貨」,不搖鼗鼓,敲一面小鑼,以廣招徠,小孩子們叫他「打糖鑼的」逗留在胡同裡或學校附近,做小孩子生意。

從宋、元、明、淸歷代畫家的貨郎圖可以看出,愈早期的貨郎,貨品的範圍愈廣泛,後來漸漸走向專業化的經營。近年由於交通方便,商業發展快速,城鄉之間已經沒有太多差異,在鄉間也很容易購買到城市物品,貨郎也就受到自然淘汰。歷代畫家留下的貨郎圖,成爲極有趣味的藝術品,貨郎雖已成爲歷史名詞,更寶貴的是貨郎圖所留下的生活史料。

19900529-圖一 19900529-圖二
原文刊於國語日報民國七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第十二版。

1990/5/29
我們家老爹的作品:貨郎圖

貨郎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