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丁觀鵬所畫的兩幅年景畫_太平春市與太簇使和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年新春新希望,希望在未來的一年,有一番新氣象。

從前,毎逢新年,無分皇室宮廷、百姓民家,迎接新歲,爆竹聲喧,盡情歡娛,這種過年歡樂的景象,往往被畫家作爲繪畫題材。在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名畫之中,有不少繪寫年景的作品,在這些名畫之中個人認爲丁觀鵬所寫的「太平春市」和「太簇始和」描繪最爲入微。

「太平春市」是橫卷,寫民間春節集市;「太簇始和」是立軸,寫禁宮大內新春情景。這兩幅描述新年的畫作,是淸代畫院中畫家丁觀鵬所作。王耀庭先生著盛淸宮廷繪畫初探謂:

丁觀鵬,生卒不詳,卻是淸高宗頗爲欣賞的一位畫家,署款年代最早者乾隆二年,最後爲乾隆三十三年的仿仇英「漢宮春曉圖」。高宗題「乞巧圖」謂:「經營卻喜靑出藍,神珠象罔宛能探,汝宗雲鵬工變相,家鷄野騖何妨兼」。

丁觀鵬的畫風顯然有兩種:一是傳統式,設色淡雅,注意線條;一是設色濃重艷麗,一染再染,人物臉部拱托,衣紋凹凸,均以西洋光影法爲之。

「太平春布」便是採用後者工筆重彩畫法,自右起首處,繪一少年正向長者作揖拜年,路邊設有鞭炮攤,有意強調時在新春。繼而有手持「太平鼓」者,「太平鼓」近年已不多見,汪啓淑著水曹淸暇錄謂:

太平鼓」,蓋以鐵條作腔,糊繭紙,用箸擊之,綴連鐵錢,隨擊隨搖,錚錚有聲,新歲尤甚。

徐珂著淸稗類鈔謂爲年鼓:

年鼓者,鐵爲圏,木爲柄,柄繫鐵環,圈冐以皮,擊之鼕鼕然,名太平鼓」,京師臘月有之,兒童之所樂也。

拜年、鞭炮攤、太平鼓、符合「太平春市」畫題。繼之者爲耍猴藝人,背負小猴,牽一狗,正鳴鑼前進,似欲覓地作猴戲表演。路中一盲人,一手執竿,一手執小鑼,爲瞽目算命者,新春伊始,問卜者多。算命者可大發利市。

故都廟會集市,多有鳥市鴿市設置,畫中擺設許多鳥籠,特意寫出鳥巿,強調新春集市。鳥巿旁有跑旱船者,另外地上置鼓架,一人正作說唱表演,衆人圍觀,觀衆以外有挑籮筐賣水菓者,正與一手提銅卣之小童對話。

路旁植雙松,姿態甚美,松蔭設有兩具茶湯壺,爲販賣茶湯者,茶湯亦爲故都集市中所習見,有人蓆地對坐喝茶湯。旁有一肩擔圓籠者,回頭顧盼,右手扶扁擔,左手敲打「氷盞」,所謂「氷盞」,係兩隻小形銅盌,重疊一起,在手中互震作響,故都賣冷食冷飮均以敲打「氷盞」招徠顧客。新春歲寒,似不宜有冷飮出現於春市,細觀察畫中圓籠扁擔均甚精緻,疑是沿街賣乳酪、山渣糕、奶捲之類食品。

正月初北平即有賣金魚,取「吉慶有餘」之意,畫中賣金魚者,魚挑貯水蓋覆情形與後世相同。金魚挑對面,站立一人手持托盤,盤中似爲棗栗乾果之屬意似求售。

故都有所謂「打糖鑼的」,販賣兒童玩具、糖菓零食,擔挑走街串巷,敲打小鑼招引兒童,此時也出現於春巿。

北方有「耍傀儡子」者,以扁擔支撑起一方形布幔,幔頂有小形戲臺,一人站立於布幔中,表演類似本省布袋戲,並兼司鑼鼓,連耍帶唱,偶爾唱唸時口中含一哨子。此類「耍傀儡子」演出節目有所謂八大齣:「王小打老虎」「小秃賣豆腐」「五鬼捉劉氏」「李翠蓮」「鍘美案」「高老莊」「香山還愿」「武大郎」。

畫中耍傀儡子」表演,鑼鼓喧天,驚動了遠處籬舍婦女兒童,婦女們倚門外望,兒童則由大人抱持,牽衣扯袖出門爭看表演。

這一卷「太平春市」畫中情節,與筆者幼年居北平時所見,並無二致,只是畫中佈局置景乃是出自作者的構思,實際並没有如此一座集市。

「禁籞圖」,是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十二幅描寫歲時的繪畫,由丁觀鵬、周鯤、余省、沈源,四位畫院畫家所畫,丁觀鵬所畫的正月,題名爲「太簇始和」。

「太簇始和」是以紫禁城外西路建福宮花園(又稱西花園)之「延春閣」爲畫中主體,描繪紫禁城內外新春景象。淸高宗在畫上有御筆題詩:

靑帝權衡物紐芽,春臺溫盎樂義車,仙蓂七葉人爲日,寶勝三珠玉是花,膏澤平舗葱嶺雪,祥光濃叠赤城霞,試燈闤闠聞蕭鼓,暫許金吾不禁驊。

燕京歲時記謂:

正月初七謂之人日,是日天氣淸明者,人生繁衍。

「太簇始和」當是描寫禁內與民間正月初七人日這一天的情景。紫禁城內各處懸燈結彩,門掛棉門簾,是日天氣淸明微有薄雲。

「延春閣」爲兩層建築,四角攢尖屋頂,東西南北皆五楹,假山圍繞前院,閣前擺設奇石盆景及靑銅水缸,院中設有白石彫成棋盤石掉和石鼓凳。「延春閣」後爲敬勝齋」,東爲「吉雲樓」。假山上有「積翠亭」。左下角可見「存性門」和「靜宜軒」之一部份,面對「存性門」假山上有「惠風亭」,只見琉璃瓦亭頂。

從「延春閣」向外一眼望去,凸形口的紫禁城牆,一半爲浮雲遮住。城外即是景山前街,畫中可見景山西南牆角,景山西南牆角左面的大街,舊稱西板橋大街,後稱爲景山西街,街左爲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爲明嘉靖時建,湯用彬纂舊都文物略謂:

「大高玄殿」,淸避諱改稱「元」,面臨紫禁城,御河環繞,夏日荷芰盛開,馨芳遠襲,殿內松柏參天,建築精巧。此殿明世宗率修齋宮之一,以殿內設三淸像,故崇奉至今,內官宮婢習道敎者,倶于其中演習科儀,殿門前有亭二,制極精妙,中官呼爲「九樑十八柱」,與禁城角樓形式相彷彿。

「大高玄殿」門外兩座牌樓也是北平市街中最精巧者,爲「三間四柱九重樓」牌樓,兩座牌樓均有橫額,一題:「弘佑天民」。一題孔綏皇祚」,傳爲嚴嵩所書,確否已無可考査。

畫中「大高玄殿」及孔綏皇祚」牌樓隱現於浮雲之中,「大高玄殿」後牆外爲陟山門大街,循此向西行即是北海公園東門。景山西街與陟山門大街在畫中極爲熱鬧,店面市招,行人車輛川流不息,街前有臨時搭建戲台,正在演戲,也有特技表演,看相算命、唱曲、「耍傀儡子」,寫出人民安和樂利,一片祥和的情景。

太簇始和」純粹是寫實的樓閣界畫,畫中街道建築多已保存至現在,只是建福宮花園在溥儀出宮前一年遭了火災,畫中「延春閣」、「吉雲樓」、「敬勝齋」、「積翠亭」,都付之一炬。

郭廷以先生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謂:

民國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北京淸紫禁城景福宮(按係建福宮)大火,焚百三十餘間,損失千萬元。(疑有人縱火,以內中古物被竊頗多,思借此消跡)。

謝敏聰先生著宮殿之海紫禁城書中附故宮建築大事年表謂:

民國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夜(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爲二十六日)敬勝齋失火,延燒「延春閣」「靜怡軒」「慧曜樓」吉雲樓」「碧琳館」妙蓮花室」「凝暉堂」皆毀於火,隔數天,養心殿」東套院「無逸齋」窗戶失火,旋撲滅,溥儀盡逐太監出宮。

從以上文獻記述,起火情形可以略知梗槪,建福宮花園火後唯一幸存者,是「延春閣」前的棋盤石棹和石鼓凳,保存至今。

建福宮花園中主要建築:「延春閣」吉雲樓」的風貌借「太簇始和」得以保存下來,想非丁觀鵬作畫時,始所料及者。

太平春市_故宮藏畫_故宮文物月刊35期_圖一 故宮文物月刊35期_圖二 故宮文物月刊35期_圖三 故宮文物月刊35期_圖四 太簇使和_故宮藏畫_故宮文物月刊35期_圖五 太簇使和_故宮藏畫_故宮文物月刊35期_圖六
原文刊於故宮文物月刊第35期,19862月出版。
奉台博文字第1060000657號書函同意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