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八角鼓」,是因為用八角形的手鼓作為節拍演唱曲藝而得名,伴奏樂器只是一把三弦,演唱「岔曲」,如果加人其他曲牌,又稱「單絃牌子曲」,久住平津的鄉親們對它並不陌生,這種曲藝往往與大鼓、相聲、戲法、雜技,同列為什樣雜耍節目之中。
據說八角鼓曲藝,源於八旗軍中康樂活動,很受八旗子弟愛好,前清宮內也時有演唱,曲詞典雅隽永,寫景詠物別具情趣。筆者回京探親訪友得識八角鼓專家伊增塤先生,蒙他介紹北京八角鼓曲票房。
北京「集賢承韻曲藝票房」,位於新街口葦坑胡同,主持人是錢亞東老先生。這是個業餘民間組織,每星期集會一次,我們由伊增塤先生陪同來到票房,此時已是高棚滿座,主持人錢亞東老先生出面接待,今天負責安排節目進行的是張衛東先生,他是崑曲專家,也對八角有同好,低聲問我可願高歌一曲?我愛八角鼓詞但未學唱,今天到此純為欣賞見習。
此時弦師已撥動三弦,八角鼓的曲頭過板響處,有人拿起桌上的八角鼓,提高鼓中長穗,配合節拍指彈鼓面,清脆之聲展開歌喉,這一次集會足足欣賞長短岔曲十數首,最後演唱一首「高老莊」,中間變換了很多曲牌,這一場集會結束,大家盡興告別。
這久別的鄉音,竟久久繞樑不去,不禁回想起當年聽那些名家:榮劍塵、譚鳳元、謝瑞芝、曹保祿、石慧如等的演唱,我用速記抄錄他們的曲詞,成為日後玩味的資料,如今造訪了這座票房是有生第一次。
當年這些傳統曲藝,必也難免遭受「打倒」,現在竟有這麼多的人喜愛此道,傳統曲藝得到廣泛傳唱,北京有不少票房出現,最近又組織了「北京曲藝票友聯誼會」簡稱「北票聯」,除了推廣活動之外,更有曲藝教唱學習的活動,由此可見傳統文化硬是打不倒的。
這次造訪票房,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有不少年青人尚在大學就讀,接受西方文化的學生,也來參加票房,其中有兩位,因為共同愛好,成為好友竟互訂終身,結為曲藝愛侶,可見傳統藝術是沒有新舊之分,和年齡差別。
筆者當年住在北平時,欣賞八角鼓,因喜愛其詞句,曾用速記方法邊聽邊錄,錄得十數首,來台定居仍在莢中,限於篇幅,提供二首以為本文結束。
首先介紹:錄自譚鳳元演唱「贊風」,全曲主題為「風」,妙在曲中沒有提到一個「風」字:
「燭影搖紅焰,透紗窗雨後生寒,蕩悠悠揚花舞柳,雨打荷喧、芭蕉弄影,竹韻悠然。(中間三弦彈奏過板)到深秋寒夜鐘聲聞遠寺,送扁舟帆掛高懸疾似箭,牧牛童兒背放紙鳶,松濤恰似水流泉,柳絮顛狂如飛雪,最可愛麥浪兒青波萬頃田。」
每句均有風的含意,但是絕不提及「風」字,這種寫意作品耐人尋味。
另外一首是榮劍塵演唱「晚霞」,其中很多疊字,唱來非常動聽。
「雲水悠悠,晚風涼日落山頭,唰啦啦亂飄紅葉冷嗖嗖,吹得水面上的蘆花亂點頭(三絃彈奏過板)霞光落,暮雲收,銀河耿耿射鬥牛,江天一帶明(唱到此處略停,下句接上句最後一字續唱,名為『臥牛』)明如白晝,猛回頭見冷森森一輪明滾金球。」
原文刊於河北平津文獻第三十七期,2011年1月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