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走訪盧溝橋

早年從電視電影中看到日本兵伏在盧溝橋的另一端,舉槍向宛平縣城射那一幕,揭開對日抗戰的序幕,至今深深印入腦海,很久就想,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看看這座大石橋。到台灣以後這個願望幾乎幻滅,直到可以持臺胞證返鄉,又想到去看盧溝橋,此時我已是八十四歲的老人了,小兒爲了還鄕向服務機關請了幾天假,我趕到雙十國慶搭機去了北京,我們住在阜城門外假日飯店,叫了計程車,司機師傅問我們去盧溝橋是單程還是往返來回,如果來回要三百元,小兒一聽價錢太賁,我們照表計價比較公平,結果單程不過四十多元。

這一天是星期一「中日戰爭紀念館」休館,我們的目的是看盧溝橋,臨近橋頭增設了鐵欄杆,上橋需買票,每張二十元,老人免費,我們父子二人買一張票就上橋了。

我對這座橋感興趣的既不是抗戰歷史,也不是石橋建築工程,而是石刻藝術,兩邊橋欄望柱上的石獅彫刻,我策杖步行,沿橋欄走到盡頭,再從另外一端走回全長約計有兩百六十多公尺,這是據我每天晨夕散步的步數計算的。北京有句俗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這是指橋面邊望柱上彫刻的石獅子,有的只有一隻,有的大獅子帶著小獅子,有的伏在腹下,回首望著大獅子,相互顧盼,有的在獅子背上下望,有的在左肩頭,有的在右肩頭,左顧右盼非常傳神。

我從橋頭起每一個望柱上的獅子一一仔細欣賞,有些已經風化,造型依然,反而更覺生動可愛,有些石頭顏色不同顯然後來新補的,新舊彫刻雖然不同但神情十足。兩端引橋一端雕成石象用象頭頂住橋欄,另一端彫成石獅用獅子肩膀抵柱橋欄,極爲生動。

橋面是石塊舖設,看出是後來補修換過的很平坦,在橋的中間保存了一段原有橋面凹凸不平,可以辨識出尙有車輪軌跡,這一段路面用鐵欄圍起作爲懷舊欣賞,可以想像古代車輛過石橋出京入京的旅客,拂曉時刻天空尙有一輪明月那種情景,「盧溝曉月」成爲燕京八景之!。乾隆皇帝題的「盧溝曉月」碑,就立在橋頭,並且有石彫碑亭。

盧溝橋是橫跨在盧溝河而得名有人誤爲蘆葦之蘆,實際處並無蘆葦。經過仔細欣賞這些望柱石彫,約略有二百八十一根望柱,石獅子有四百九十八個,其中大石獅子有二百八十一個,這些石彫令我神往不已。

我們進城門到城裏看看,店舖不多,顧客也很少,回程竟找不到計程車,只好再出城,剛到城門眼前一部計程車正好載客下車,急忙向前搭車返回飯店往返車資不到百元,前者競索三百元,不禁感嘆北京人已失去往日純樸厚道,走訪這座千年大石橋迴懸腦際,北京仍保有敦厚的古蹟文物,更多宜人之處,不愉快畢竟是少數人,瑕不掩瑜。


原文刊於河北平津文獻第三十四期,2008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