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龍舟競渡_十二月令圖的五月景

陰曆五月五日,俗爲「端陽節」,或稱爲「端午節」,「天中節」,北平稱作五月節」。當時序進入仲夏,蚊蚋毒蟲漸趨活躍,此時視爲疫病叢生時節,古人爲掃除毒蟲防止疾病,每逢端陽,門插蒲艾,身佩香囊,飮雄黄酒,甚至大量印製張天師及鍾馗畫像,藉以鎮邪驅毒,雖屬迷信,但行之已久,已成爲民間端陽節風俗之一。

端陽節另一意義,爲紀念屈原,食粽、賽龍舟,亦成爲端陽節風俗之一。

故宮博物院收藏十二月令圖五月景,即以龍舟競渡爲主題,寫出歡渡端陽情景。畫中構圖區分爲:遠景、中景、近景三部分,近景爲宅第樓閣,中景爲對岸民家,遠景則爲菜圃農舍及遠山等。以彎曲水道貫串遠、中、近景,岸邊之菖蒲及盛開蜀葵、石榴花,均爲畫者有意點緩,而增加端陽氣氛。

畫中近景宅第門前,有一人正携杖走入,後隨二僮,一捧蒲艾,一捧角黍食品,一前一後欲進宅第之門。左首爲一廳堂,內坐一老者執羽扇,面前一僮捧一盤,盤內置應節食品以奉老者,狀至殷切。右首臨水築一大型樓閣,下層設有迴廊,上層設有平臺可供遠眺,此時供婦女兒童登臨觀賞龍舟競渡。此時一小船正停靠樓閣之前,運卸各式食盒,盒中當爲應節食品。

水道左首一較大船隻,船夫正撑篙前進,船頭站立男女幼童八人,有執扇者,有撑傘者,當爲專程參觀龍舟競渡之觀衆。遠處一搖槳小舟,似爲渡船欲搖向對岸。

進入水道參與競渡之龍舟共有七艘,正分爲左右二水道划進。遠處菜圃農舍樹蔭深處,停有三艘龍舟,兩艘露出船頭,一艘露出船尾;左方堤坡後,亦有兩艘龍舟,其中一艘已開始划動,另在樹蔭處停有一艘,龍舟舵手正招手呼叫,似亦將作起航準備,總計連同已在水道划行龍舟共有十三艘,每艘龍舟均作刻意裝飾,旌旗傘蓋,艷麗非凡。

十二月令圖叙述內容多爲故都風俗,惟端陽節之龍舟競渡,故都北平不甚流行,早年每逢端陽人多往天壇走馬,或係北人不擅操舟之故,據帝京景物略謂:

五日之午,羣入天壇曰避毒也,過午出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繫絲投角黍俗,而爲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

此一五月景之月令圖,畫者苦心構思,人物配置,樓宇景物安排,季節氣氛之掌握,龍舟排列,無一處鬆懈,小至遠處菜圃豆架,大至樓閣亭宇,一筆不苟。北方雖乏競渡之俗,龍舟競渡題材極宜入畫,且亦爲人習知者。龍舟競渡於江南沅湘間最爲熱烈,據古今圖書集成引述武陵競渡略謂:

競渡事本招屈實始沅湘之間,今洞庭以北武陵爲沅,以南長沙爲湘也。故划船之盛甲海內,蓋猶有周楚之遺焉。

龍舟之打造,武陵競渡略謂:

船以杉木爲之,取其輕易划,得燥木爲龍骨尤妙,一船司命全在龍骨,生硬橈軟使船不進,皆龍骨病也。其次在(上竹下嗇)蔑,以麻札竹相續爲之繞船首尾,急速數十番然後互相穿度勾絞如織,此一船之筋,以前後促緊如弓梢,船行身不動爲良,否即嚲水易敗也。

賽龍舟除龍舟本身製作,工料設計完美無缺外,操舟槳手拔選亦多出身漁家,擅於操舟弄槳者,押巨浪如枕席者也。龍舟競渡之競賽技巧策略,武陵競渡略亦嘗論及:

一江之中彼己形見,猶狙詐百端;或前驅中流整陣待敵,或卷旗臥鼓發伏爭先,或乍進乍止、以屢出相疲,或一縱一橫,以分頭並扼,或甲與乙賽丙爲誘,迨甲乙成賭,丙旋抽回謂之「送船」,或甲強乙弱,讓乙先行卻後追去,謂之「趕船」,計路以船有趕半船一船路,甚至五船十船者亦如之,謂之贏半船一船路,甚至五船十船也,又或量力不進,遇敵先逃,謂之「怯船」,本無鬥心優游竟日謂之「演船」,其人久習船事,足智多奸,謂之「老水」,後生輕銳不勝成虧謂之「新水」,船無「老水」雖勝亦倖也。

在故宮藏畫中,以龍舟競渡爲主題者尙有:寶津競渡圖卷、龍池競渡圖卷、龍舟圖卷,均爲元朝王振鵬所作。

龍舟圖卷係寫三月三日開放金明池,舉行龍舟競渡,宋徽宗與民同樂情形,據東京夢華錄云:金明池在順天門街北,周圍約九里,池西直徑七里。南岸有臨水殿,車駕臨幸在此觀爭標賜宴,西爲仙橋,若飛虹之狀,橋盡處五殿在池之中心。

披閱王振鵬之龍舟圖卷,水殿、仙橋、五殿,倶在圖中,各式競渡龍舟,亦依序進入,鳴鼓搖旗爭相奪標。競賽情形據東京夢華錄記載謂:

大龍船約長三四十丈,闊三四丈,頭尾鱗鬣,皆雕鏤金飾,楻板皆退光,兩邊列十閤子,充閤分歇泊,中設御座龍水屛風。楻板到底深數尺,底上密排鐵鑄大銀樣,如卓面大者壓重,庶不欹側也。上有層樓臺觀,檻曲安設御座。龍頭上人舞旗,左右水棚,並列六槳,宛若飛騰。至水殿前,東西相向,虎頭飛魚等船布在其後,如兩軍之勢。須臾水殿前水棚上一軍校以紅旗招之,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划棹旋轉,共爲圓陣,謂之「旋羅」。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兩隊船相交互謂之「交頭」,又以旗招之,諸船皆列五殿之東,面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小舟一軍校執一竿,上掛以錦綵銀盌之類謂之「標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鼓並進,捷者得標則山呼拜舞。

南宋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龍舟圖,圖中僅大龍船一艘,亦層樓臺觀,檻曲安設御座,兩舷各三槳共爲六槳,與東京夢華錄所記載形制相同,復與王振鵬之龍舟圖卷相校閱比對,龍舟圖卷自右起第三艘,即六槳層樓之大龍船也。

金明池之龍舟競渡,並非在端陽節,雖屬與民同樂,亦含有操演水軍之意。武陵競渡,地處沅湘雖在端陽節舉行,仍於喑中有賭鬥情事。今日臺灣各地毎逢端陽,均有競賽龍舟之舉,列爲民俗運動項目,各團體組隊參加甚爲熱烈。早年本省龍舟競賽之前,必先行祭舟,發誓競賽時決不做「不正」「不義」之事,延至今日毎逢端陽節賽龍舟,成爲表現團體合作精神之運動,其意義猶較紀念屈原更爲深遠。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_故宮藏畫_故宮文物月刊50期_圖五 天中戲水冊_故宮藏畫_故宮文物月刊50期_圖六 龍池競渡_故宮藏畫_故宮文物月刊50期_圖七


原文刊於故宮文物月刊第50期,19875月出版。
奉台博文字第1060000657號書函同意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