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工筆花鳥畫在台灣的發展

花鳥畫在我國繪畫肇始於晚唐,畫史記載:「邊鸞,京兆人,少攻丹青,最長於花鳥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下筆輕利,用色鮮明,於玄武殿寫新羅國所獻孔雀一正一背,翠彩生動,金羽輝灼。唐代折枝花居其第一,凡草本蜂蝶雀蟬,山花野蔬,無不遍寫,並居妙品。」

到五代南唐徐熙,前蜀滕昌祐,後蜀黃荃,黃居寶、黃居采,名家輩出,當時出現兩種不同繪畫風格,一種沒骨點染;一種鈎勒敷彩,黃荃鉤勒畫法,師承刁光胤,而為入宋花鳥之祖。

花鳥畫自五代徐、黃,二體並駕其趨,到北宋幾乎可與山水人物鼎足而立。

早在台灣光復之前,膠彩畫最為普遍,我們知道膠彩畫技法源自我國唐宋時代,若與現在的工筆畫相較應該是屬於同工而異曲的。像林玉山教授個人的畫風,和大陸早期畫家的格局沒有甚麼不同之處,林教授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無一不能,任教師大美術系培植不少人材。系主任黃君壁教授籍隸廣東,畫風並不屬於嶺南,除擅畫山水之外,人物、花鳥、走獸,亦為全能。

光復以來,溥心畬、張大千、金勒伯、吳詠香、孫雲生等名家紛紛來台,工筆花鳥畫在台灣開始傳播,對工筆畫傳承影響最大的,那就是 麗水精舍

"麗水精舍" 是由喻仲林、孫家勤、胡念祖三位畫家組成,喻仲林當時在軍中服務,並在師大美術系聽課很受金勤伯教授賞識,孫家勤於師大美術系畢業留校任教,胡念祖是黃君璧教授入室弟子。距今三十年前,他們三位,為了切磋畫藝,在麗水街租得一間小房,擺下三張畫台,每天定時前來作畫,筆者曾經造訪 "麗水精舍",三人各據一桌,手不停揮,如面壁苦修的出家人。不久 "麗水精舍" 首次畫展揭幕,哄動了臺北藝壇。

麗水精舍" 為藝術界肯定,往來習畫者增多後遷至敦化南路豪廈,此時孫家勤入大風堂隨張大千去巴西,胡念祖則遠走美國,"麗水精舍" 由喻仲林獨撐,據悉師大、文大、藝專各校畢業生欲在工筆花鳥畫深入研究,轉向喻氏問藝者不乏其人。

喻氏藝事受之於金勤伯教授,金教授為金北樓之姪與湖社畫會會長金潛庵為堂兄弟,其畫藝早已名滿故鄉,喻仲林承其衣鉢,經過一再傳承,台灣工筆花鳥畫多在此一格局之內,近年求新求變之風甚熾,畫風已跳脫此一巢臼,求自寫生如林春美小姐展出之作品。

國畫寫生與西法素描有所不同,著重意境之追求,以形寫神,借物抒情,光影透視是為次要,此次林小姐展出作品,形神兼備,頗有可觀,盼無失之交臂。



--原文刊於工筆畫副刊第二號,199912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