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聞報導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公司指稱:「流傳市場的中國畫,有一半是假畫,導致拍賣成績下滑,收藏家卻步」
我們認為書畫藝術品這幾年被炒作,價位攀高,一旦經濟不景氣, 業績不如往日了,就說是假畫充斥影響買家信心,未免以偏蓋全。
因此我們來談一談甚麼樣的畫是假畫,那種畫才是真蹟。任何人都知道,一幅畫上的名款,若和這幅畫的執筆作者,不是同一個人,那麼這幅畫便是贗品,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假畫、偽作、仿冒品了。
中國繪畫為甚麼有仿冒作品,這要歸究中國畫法和書法,在學習過程中書法要臨碑帖,畫法要摹古畫,學生臨摹老師的作品一向是天經地義的事。臨摹古人作品學習古人技法也是視為正常的,古往今來的書畫大師如宋代米芾,明代仇英,近代張大千,都是擅長臨摹的高手, 也臨摹過不少古畫。
再說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就曾有人疑是唐人臨本,唐代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也有人懷疑是宋人所摹,傳世的名畫中百分之百的原作真蹟並不是很多,假畫也並非沒有價值,既然要做這一行拍賣字畫生意就要學習這一行的本領,那就是熟讀畫史精研鑒賞,要對客戶詳加分析,真在何處,假在那裏,委託拍賣的字畫若假得離譜 可以拒絕接受,一旦收下就要說出它值得珍藏的理由。
無論書法家或畫家,名氣大了,作品便供不應求,明代董其昌,清代王石谷,近代于右任,賈景德,都有固定代筆捉刀的人。很多近代名畫家的作品,由學生幫忙著色的大有人在。這些名家自己就製造贗品,這又當如何?如果不在書畫藝術鑒賞上下功夫,只一眛要求真蹟, 須知真蹟也有不入鑒賞的,一個畫家的作品不可能件件是精品。
我們決不贊成製作假畫,但是拍賣成績不好,不能全歸罪假畫,因為假畫不是始自今日,早在明代就有了。據王璧著《文物辨偽與收藏》指出:
明代末年至清乾隆年間,蘇州一帶有專以製作假畫為營生的人,他們有一定的繪畫能力,一般都有原作底稿為藍本,專門做偽絹本青綠山水畫,數量很大。後來一般人把這批偽作稱為
”蘇州片”。
河南也有專營偽畫的作坊,這些人大都集中在開封一帶,他們專門做偽歷代名家的書法,如蘇軾、顏真卿、米芾、朱熹等人的作品常常被作為藍本。他們所用的紙質大都產自河南本省的棉紙,然後根據不同時代的紙質、色澤加工做舊,甚至揉折。因此從質地到墨色都易與原作區別。這些偽品稱作
"河南片"。
較晚一些時候,在長沙也出現了一些假造名人書畫的偽作,這些偽作的內容較窄,主要集中於明末清初一些所謂節烈之士的書畫,由於傳世珍品不多,在歷史上又都頗名氣,以致容易脫手,如史可法等人的書法,他們做偽也有地方特點,一般湖南長沙造假字畫所用的原料既非紙,也少用絹,而多用綾和緞,經過滌洗染色製成,所以也很好辨認。
還有一種叫
"後門造" 的假字畫,是指北京後門一帶偽做的假畫(按:北京皇城北門名「地安門」俗稱後門)這些偽品大都仿造臣字款的宮廷字畫,內容山水、花鳥較多,同時還偽造各種收藏印記及御題,但在用印、題字的格局上沒有一定章法。
除此之外上海等地也有類似做偽集團,揚州一帶還有被稱為
"皮匠刀" 的偽作。這些都是具有一定地域特點的,較易區分,只要多見,也就不難識別了。
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名畫源於清宮收藏,依然有偽作,但是故宮博物院的人並不避諱的去進行研究考證,是真蹟要講出真的理由,是偽作也要找出那個時代甚至是什麼人所作,證據何在。黃公望《富春山圖卷》的真偽公案便是很好例證,真蹟與贗品的藝術成就,相隔不過一線。
我們認為在國外的書畫拍賣公司,雖然在商言商,以賺錢為目的,但是既然選了拍賣書畫這一行道,就背負了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與義務,中國自古有假畫,如何面對外國朋友說清楚,教他們如何鑒賞中國畫藝術,教他們認識中國畫史,教他們收藏之道,對於中國書畫能在外國推展立足,就指望這些拍賣公司站在客觀的立場加以傳播了,而不是跟隨外國顧客一起罵中國畫作偽。
我們也對製作假畫的集團專門蒙騙,賺取不義之財,提出忠告:就因為假畫充斥,使得收藏中國畫的人卻步,以致拍賣場畫廊倒閉,對整個中國書畫藝術是一大傷害,使得中國畫在國際藝壇無地自容,情何以堪!
原文刊於工筆畫學刊第四卷三期,1999年7月,老爹以艾民發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