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台灣畫家看永樂宮壁畫


在台灣「解嚴」和大陸「開放」之前,兩岸沒有來往,大陸的藝文訊息也無從得知。早年我在中央研究院工作,那裏的圖書館設有特藏室偶然進去閲覽,所得也不過是一鱗半爪。大約是在民國六十年,台北一家熟識的裱畫店有一次去裱畫,裱畫師夫神秘的從案下取出一套名為《可惜無聲》的散裝畫片,是北京出版的齊白石工筆草蟲畫冊,另有一套《永樂宮壁畫》是明信片,我以比定價高出十倍價格買下。這是第一次見到永樂宮壁畫彩色圖片,雖然僅是局部片段,濃厚的唐宋畫風巳經愛不釋手了,很想進一步暸解它的全貌,但始終無法獲得相關文獻。

直到兩岸可以通信,得到闊別四十年的蒙師晏少翔教授的訊息,不禁回憶起北京在抗戰時期,有兩位風度儀態出眾的人物畫家享譽畫壇,一位是吾師晏教授,另一位是陸鴻年教授,這兩位同是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畢業,又同入故宮武英殿國畫研究所。我在學生時代,曾不止一次去輔大拜訪陸教授,對他使用白粉的技法頗為心儀。近年經安徽省博物館石谷風教授告知,當年永樂宮遷建陸鴻年教授是壁畫遷移的策畫人之一,不幸已在1988年病逝了。


從近年來由獲得的文獻資料顯示,永樂宮壁畫是分在: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四組建築之中,其中以三清殿壁畫《朝元圖》最為壯觀。大約在四百平方公尺的牆壁上,畫了將近三百位神仙,包括六天帝、二帝后後率領諸神仙朝拜元始天尊的完整圖像,主像身高近三公尺,衣紋線描有些的長到一丈有餘,筆力遒勁,從這舖壁畫不難看出有吳道子的傳統和武宗元的畫風,與《朝元仙仗》《八十七神仙卷》這些同是五帝朝元的題材,可以相互映照。

這次承蒙沈氏基金會排除萬難,邀請山西永樂宮文物保管所蕭所長張副所長,帶來難得一見的壁畫國寶,有說不出興奮,高與之餘,僅以個人從事傳統人物畫對於永樂壁畫的粗淺認知,提出幾點淺見敬請指教。


道教在我國是本土宗教,諸神造型與古畫中人物並無二致,永樂宮三清殿的《朝元圖》中有帝王將相文武百官,這些人物造型對我們並不陌生,它雖然是元朝作品,很可能使用了前人粉本,所以才有唐宋畫風。不過再看純陽殿的壁畫就不同了,這是當時畫師根據壁畫需要來創作的,在人物造型方面有了元朝的時代風格,最明顯的畫中人物衣服出現了「左袵」。

元朝人物畫時常有「左袵」衣衫,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元朝人物畫家衛九鼎的作品《白描洛神圖》,洛神著「左袵」衣衫,在其他元朝人物畫作品中也時常見有「左袵」,不啻成為時代特有風格。在純陽殿東壁《度何仙姑》,北壁《度馬庭鸞》,南壁《道觀醮樂》都有「左袵」衣衫,這些畫作相信不是前人粉本,當是元代畫師的創作。


純陽殿北門門額畫有《八仙渡海》,這渡海的八仙之中卻不見何仙姑,我們習慣上的認知,八仙之中有一位女仙何仙姑,但是純陽殿的《八仙渡海》八位神仙之中沒有女仙,此一疑問擬請宗教學者指教!

永樂宮是經過一次遷建,土木工程遷建在技術上困難應是可以克服,但是壁畫是附著在牆壁上的繪畫,移動起來就不簡單了,必須連牆壁泥土一起揭下,又不可以整舖壁畫往下揭,一定要有適當分割再拼合復原最後的修補,必須由畫家參與,尤其是要擅長人物畫的畫家,經過這麼多年,壁畫無恙,正說明了整個策畫的精密,成為以後處理壁畫的典範。


每談到壁畫總會想到敦煌千佛洞,從南北朝綿延至元、明兩代,所遣憾的是我們不知道這些作者是誰。而永樂宮壁畫卻可以從留下的題記中知道大部份畫師的姓名,三清殿就有這樣的題字:

「河南府洛京勾山馬君祥、長男馬七待紹把作正殿前面七間、東山四間、殿內斗心東面一半、正尊雲氣五間、泰定二年六月工畢。門人王秀先、王二待詔、馬十一待詔、馬十二待詔、馬十三待詔、范待詔、魏待詔、趙待紹,河南府勾山馬七待詔正尊五間六月工畢雲氣。」

美術史學家金維諾先生的論文:《永樂宮壁畫與襄陵畫師朱好古》認為三清殿《朝元圖》的製作,極有可能是朱好古親自參與,文中說:

「從現有銘記可知道這一堂壁畫和建築藻繪可能均完成於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左右。而壁畫作者應是與製作純陽殿的作者,屬同一流或師承的人,純陽殿壁畫完成於至正十八年 (公元1358年)是朱好古門人張遵禮、李弘宜、王椿帶領人完成的。則三清殿極有可能是朱好古親自參與製作的。關於朱好古《山西通誌》卷十三記:「朱好古元時襄陵人,善畫山水,於人物尤工,宛然有生態,與同邑張茂卿,楊雲瑞,具以畫名家,人有得者若拱璧,當時號襄陵三畫」。

朱好古親自參與《朝元圖》的製作可能性很高,我們贊同金維諾先生的推論。三清殿的建築藻繪畫師題名自稱待詔,這是宋朝畫院的職稱,元朝沒有畫院設置,怎麼會有民間畫師自稱待韶?這個問題只有留給美術史學家來解釋。

以上是個人對永樂官壁畫膚淺的一些看法,請各位指教!

編者按: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今年二月舉辦「山西永樂宮壁畫大觀」展覺,並且舉辦一系列學術座談會,第一場主題:金碧輝煌,神仙化境一永樂宮壁畫面面觀,地點在國父紀念館三樓多媒體放映室,時間是二月三日,由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孫家勤教授擔任主持人,參加座談有山西永樂宮文物保管所所長及副所長之外有本刊主編吳文彬先生及文化大學教授李乾朗先生,當時參加座談會的來賓,非常踴躍,座無虛席,吳先生是指定發言報告的貴賓之一,由於時間有限,未能暢所欲言,特將發言報告原稿交本刊刊出。


--原文刊於工筆畫學刊第六卷二期,2001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