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連環畫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上海的石版印刷正興旺,當時上海點石齋發行的畫報,就是手繪石印,這時候有一種用圖畫敘述故事的通俗讀物出版,名為連環圖畫,後來叫作連環畫,一般人叫它 "小人書"。現在台灣的漫畫書,雖然也是以圖畫敘述故事。但是在編輯取材和繪畫構圖方面卻是完全不同,連環畫是取材民間故事;漫畫書是從本香港等地進口,不採用中國傳統故事,縱然用了傳統人物,但故事並非原有。連環畫保持中國傳統人物畫法;漫畫書是現代漫畫表達方式,兩者之間並不相同。既使漫畫書所採用的是中國故事,其中人物的服飾也不是傳統的衣裳。

最近見到今年二月二十七日聯合報刊出一條新聞,報導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投資拍攝電視卡通 "隋唐英雄傳",敦請台灣製作漫畫書的作家執筆,大陸媒體批評 "用日式漫畫風格銓釋中國古代人物" 説李世民太日本味不像中國人。

漫畫書一向是取材日本,漫畫製作有濃厚日本味並非沒有原因,台灣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看漫畫書有日本味已視為 "正宗" 他們的觀賞標準已固定了,漫畫書作家所作卡通,不可能沒有日本味,習慣成自然。令人憂心的不只是這部卡通是甚麼味,而是日後的漫畫書中國故事中的人物不像中國人。

民國初年上海就有專門出版連環畫的書局,和專門畫連環畫的畫師,大量印製發行全國各地,成為長幼咸宜,深入民間的讀物。

連環畫多以五十開小冊印製,每一頁只有一幅畫,附有簡單文字說明,既使不看文字只看圖,也可以瞭解故事的內容,一頁一頁的翻閱,很像似一幕接一幕的連續劇,呈獻出連續不斷的情節,很能夠引人入勝。這些圖畫是用傳統白描人物的畫法,每頁的畫面有獨立的配景。故事取材多是戲曲小說和民間故事如:楊家將,包公案,薛仁貴征東,水滸傳,七俠五義等等,這種以圖畫為主的民間故事讀物,無分老幼都喜歡看、大家對故事情節人物角色,都耳熟能詳。記得前些年台灣曾有一首流行歌曲的曲詞,把薛平貴王寶釧和汾河灣放在一起唱,就是不明暸民間故事人物,薛平貴和薛仁貴不是一個人,薛平貴故事在武家坡,薛仁貴故事在汾 河灣,才發生不該有的錯誤。


金門砲戰時期,兩岸互射宣傳彈,金鬥前線海邊發現有對岸射過來的連環畫,是長條形每條三幅畫,四條十二幅畫聯成一個完整故事,其中有:白蛇傳、西廂記、木蘭從軍,武松打虎,都沒有作者名款。白蛇傳認出是任率英所繪,西廂記是王叔暉手筆,木蘭從軍與武松打虎不知何人所繪,後來才知道是劉旦宅與劉繼卣的作品。這四位都是大陸著名人物畫家。

民國六十二年,臺北黎明文化圖書公司設置美術研究班,筆者應邀擔任國畫教席,每當上課之前或下課之後,不免流覽一下架上圖書,一天忽見一套紅樓夢連環畫,共分四輯十七冊,反覆閲覽確定是大陸出版被台灣書商翻印,原有的簡體字改為正體,遂即買下這部紅樓夢,現在將細目分列如下:
1. 亂判葫蘆案:劉錫永繪
2. 寶玉初會黛玉:張令濤繪
3. 元春省親:(繪者姓名已被塗去)
4. 王熙風:張令潘繪
5. 史湘雲:劉旦宅繪
6. 黛玉葬花:張令濤繪
7. 拷打寶玉:董天野繪
8. 鴛鴦抗婚:劉錫永繪
9. 獃霸王薛蟠:劉錫永繪
10. 寶玉藏贓:(繪者姓名已被塗去)
11. 晴雯:錢笑呆、陶幹臣、李福保合繪
12. 尤二姐:董天野缘
13. 尤三姐:董天野繪
14. 司棋與潘又安:董天野繪
15. 黛玉焚稿:(繪者姓名巳被塗去)
16. 查抄買府:于廉元繪
17. 劉姥姥救巧姐:于廉元缘

在這十七冊紅樓夢連環畫之中,有三冊沒有繪者姓名,顯然是被翻印者塗掉,其原因不明。


大陸文革之後,有部份連環畫在台灣翻印出售有:王叔暉繪西廂記,任率英繪白蛇傳,劉旦宅繪木蘭從軍,劉繼卣繪武松打虎,錢笑呆繪西遊記中:火焰山,屍魔三戲唐三藏,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所有簡體字改為正體,繪者姓名仍不標示。

不久准許台灣居民可以赴大陸探親,在兩岸只通信不通郵情形下,很多有關大陸方面的美術資訊增多了。不斷有老畫家受迫害的消息傳來,這其中國畫家受到的限制最多,凡是屬於 "風花雪月" "才子佳人" "鳥語花香" 之類的題材,因為不符合 "為政治服務" 都不准畫,作畫不能題款蓋印,只有團體沒有個人。

國畫中山水和花鳥沒有人再畫了,人物畫除了畫 "勞模"(勞動模範)便是畫解放軍。老一輩的人物畫家不一定諳西畫素描,他們也沒有畫像的經驗,最後的歸宿是畫連環畫 "小人書" ,這些民間故事可以用傳統筆墨勾勒人物,於是都投入繪製連環畫的行列,根據非正式統計,大陸出版的連環畫不下有兩千多種,發行量有八億六千萬冊之多。


北京的人物畫家,從民國初年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随後因金北樓逝世之後又成立湖社畫會,這兩大美術社團各擁有數以百計的會員,他們除了定期聚會和展覽並且也有國際交流活動,出版期刊,平時進行教學傳授畫藝培植人材,正符合最近台灣政界常說的 "母雞帶小雞" 那句話。

很多有抱負的畫家,也彼此互相結合組成畫會,同樣也是又辦美術活動,又教學,以雪廬畫會為例,學員就超過了百位。專長人物畫的畫家,佔相當的比例,這其間各大專院校美術科系也都聘有名師教授人物畫。

國立北平藝專各年級都有一位人物畫老師,一年級卜孝懷先生,二年級黄均先生,三年級劉凌滄先生。輔仁大學美術系人物畫老師是陳緣督先生,陸鴻年先生和王肅達先生。京華美專的人物畫老師是徐燕孫和吳光宇兩位先生,王叔暉女士的作品首見於民國十八年出版的藝林旬刊,該刊是中國畫學研究會期刊,推知叔暉女士為該會成員。

任率英先生為徐燕孫入室弟子,與李大成學長同在徐府修習人物畫,重彩敷色以工整艷麗取勝。

這些位老畫家的筆墨功力,用於白描人物製作連環畫卓有餘刃,這數以百計的畫幅決不能以 "小人書" 等閒視之。


五十年代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水滸傳連環畫,先編輯出版二十一集,一九六二年又增補了五集,共為二十六集。最近在一九九三年又再版出書,這二十六集水滸傳連環畫,全都是北京著名人物畫家執筆,列表說明如下:

連環畫_table


傳統的章回小說,往往在書的首頁和次頁,把書中主要人物用白描畫法畫成一排,好像戲劇表演最後的演員謝幕,這種先請讀者看看書中人物稱之為 "繡像"。水滸傳二十六集連環畫,亦如章回小説,每集都有 "繡像"

最近所接獲的資訊,北京的人物畫家,除了這部水滸傳之外,也各自畫了一些單本專集分述如下:

徐燕孫曾畫:"王佐斷臂打漁殺兩集
吳光宇曾畫:"屈原" 一集
陳緣督曾畫:"好媳婦" "白蛇傳" 兩集 (插圖六)
卜孝懷曾畫:"石碣村鬧江洲" 一集
王肅達 (墨浪) 曾畫:"青陵台" "滿江紅" "牛郎織女" 三集
劉繼卣曾畫:"水簾洞" 一集
陳少梅曾畫:"孔十爹" "相思樹" (內容如何,惜未得寓目)

除此之外也有多位合作完成一部連環畫者如:
陳緣督、馬晉、金協中、任率英、四位畫家合畫:"一代英雄" 上下集。
卜孝懷、馬晉、金協中三位畫家合畫:"左慈戲曹操" 一集
陳緣智、金協中兩位畫家合畫:"仇大姐興家" 一集

台灣最早見到的連環畫,是王叔暉畫西廂記與任率英畫白蛇傳。我們所得資訊:叔暉女士另有 "孔雀東南飛" "女將" "木蘭從軍"任率英先生另有 "火燒赤壁" "紅娘子" "岳雲" "王昭君" ”蝴蝶杯" "桃花扇" "秋江" 等作品。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除了前文所述紅樓夢,還有 "三國演義" 連環畫共有六十集之多具有相當高的繪畫水平。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出版了六十集 "聊齋誌異"


連環畫深入民間屈指將近百年,無論是繪畫的方式與審美,長時期的考驗,得到認同受到肯定。

北京商家春節休假,習慣在店舖窗前掛起絹畫,名為 "窗戶擋" 實際就是窗簾,這種窗簾平時不用,專在過年時掛起,畫面朝外,路人可以駐足欣賞。筆者直覺認為這是受了連環畫影響,更顯出一般人對人物畫愛好之殷,其來有自,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連環畫。

由於最近不斷再版連環畫名家作品,這些前輩畫家的作品,想是又受到當代的尊崇了?不免又聯想到,改革開放以後,很多青年國畫家,自我意識高漲,作畫只重造型不講筆墨,急於創立獨有風格而走向變形,表示與眾不同,人物形象被扭曲,令人難以辨識。連環畫是深入社會大眾的通俗讀物,自然與畫家出版的創作畫冊不同,藝術氣氛愈濃,愈是曲高和寡,偏離了連環畫的目的。很多畫家以白描為名,但是是使用鉛筆、鋼筆、原子筆、甚至繪圖針筆來畫傳統人物畫,用盡了各式硬筆,就是沒用毛筆,畫傳統人物畫一旦捨去筆墨鉤勒,也就沒有看頭了。

老畫家的作品大量再版發行,此時此刻確是明智之舉,聽說湖南美術出版社,收集早年出版的連環畫,選出十五位代表作家有:朱潤齊、趙宏本、錢笑呆、任率英、徐燕孫、墨浪、劉繼卣、王叔暉、程十髮、劉旦宅、賀友直、王弘力、顧炳鑫、華三川、戴敦邦。擇取每位作品的精彩片斷,編為 "中國連環畫名家經典" 每位作家佔一個專輯,作為創作示範。更盼望中國傳統人物畫,因此也受到重視得到關懷。



-- 原文刊於工筆畫學刊第二十七期,20036



連環畫_fig1-3 連環畫_fig4 連環畫_fig5 連環畫_fig6 連環畫_fig7 連環畫_fig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