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藝文舊談 - 穎拓

畫印一文中曾提到,北平有一位老翰林張海若,擅長穎拓,把書法藝術與傳拓藝術合而爲一,事後有朋友問我穎拓的技法,這一下確是把我考住了 ,張海若老先生的穎拓漢碑,在北平曾經見過,但是沒有見過張老先生如何拓法。 

張海若先生製作穎拓過程沒有見過,在北平却見到金禹民穎拓古錢,金禹民先生是北平有名篆刻家,尤其擅長製印紐,能書能畫,現在手邊存有兩個沒有上骨的扇面,是民國三十一年金先生住北平後毛家灣胡同時所作的穎拓古錢,一個扇面上是「布」,一個扇面上是「刀」。 

拓「布」的扇面,一共有四個「尖足布」,這四個「尖足布」一律是墨拓,從右起第一個鑄有「平周」二字,第二個鑄有「平州」二字,第三個鑄有「畿氏八匕」四字,第四個鑄有一個「郛」字。  

拓「刀」的扇面,一共有「齊刀」兩個,「錯刀」一個,「齊刀」是用硃拓,「錯刀」是用墨拓,硃拓的「齊刀」一個上鑄「節墨之去化」五個字,另一個鑄有「節墨夕之去化」六個字,「錯刀」鑄「一刀平五千」五個字。 

金先生製作這兩件穎拓古錢扇面,乃是一時興至的遊戯之作,正好我也在場,先把摺扇壓平,依照古錢原件拓本起稿,定稿之後,以狼毫沾極濃焦墨,用枯筆書寫錢中文字,如同作印稿,然後再把古錢其他線條畫好,應該殘斷的地方,有銹斑的地方,都一一畫好,最後使其有傳拓的趣味,要借重拓包來把古錢表面略施拓墨,乍看之下,還眞以爲是拓片。 

到台灣以後,我曾試製過幾幅漢磚畫,不夠理想,後來又製了兩幅瓦當頭,無意之中被已故董作賓敎授看到,一眼看出來說:「你這是筆搨麼,太像畫的了!」我自己端詳了半天,可不是嗎,沒有一點搨的味道,回家之後找出金先生這兩個扇面,看了一晚上,最後明白了 ,技法是沒有錯,可惜筆法不夠精練,焉得有神? 

 

藝壇雜誌九十期 -約民國 64 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