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印,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是在畫上鈐蓋的印章,一是用筆畫成的印文。自來印章是用以徵信之用的,畫上之印除了徵信以外,還具有藝術欣賞價値,現在我們只談用筆畫成的印文。
記得在北平有一位書法前輩,張海若老先生,寫漢碑最有名,是一位老翰林,這位老先生,不但字好,而且還擅長一種「穎拓」,所謂「穎拓」,是用筆來拓字,利用雙勾的筆法來表現出硃拓或墨拓的石刻趣味,用軟質的毛筆來表現石刻趣味,要有相當腕力才行,當時我有這樣一個想法,這位老翰林何不連圖章也一起用筆畫出,豈不是更好!這不過是個天眞想法。
事隔十幾年後,在台北偶然一個機會,見到胡克敏先生應約當場作畫,寫牡丹一幅,因爲是臨時決定,事先未備印章,畫畢屬款之後,發現印章不在身邊,胡先生從容不迫另用硃筆勾畫了一方印,線條挺拔一如刀刻,分朱布白,儼然是一方篆刻佳作。至此始知胡先生對篆刻有極深造詣,平時却含而不露。
以筆畫印,必須精於篆籀,方寸之地,顯現印趣,不得稍有草率,否則前功盡棄。
偶讀畫史,明朝有位花鳥畫家許儀,字子韶,號歇公,別號鶴影子,喜歡用筆畫印,幾年以來,深盼有緣得見許儀的作品,藉此能夠欣賞一下他畫的印文,但是沒有如願,據宋元明淸書畫家年表所載:許儀是明萬曆二十七年生,淸康熙八年卒,享年七十一歲,其中順治五年畫山水扇一件,順治八年畫花鳥扇一件,止此而已。或許這位能用筆畫印的花鳥畫家,不喜歡在畫上題年月,像明朝四大家的仇英一樣,畫了
一輩子畫,畫上題有年月的却沒有幾張,死後這麼多年後人想爲他作個作品編年也沒辦法。
許儀有一幅六尺中堂名爲荷香淸夏圖在故宮收藏,畫的是工筆荷花,沒有款,只蓋了兩個印在左下角,「子韶」,「許儀」。這兩方印是刻的呢?是畫的呢?幾次去故宮都沒有見到這幅荷香淸夏,沒有辦法進一歩的觀察,希望不久將來能夠看到這幅畫,同時更希望這兩方印是筆畫的,給畫史著錄作個見證。
藝壇雜誌八十八期 -約民國 64 年 8 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