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藝文舊談 – 年畫

楊柳青是天津附近的一個小鎮,靠近靜海縣境,再往南是青縣。在楊柳青附近還有兩個著名的鄉鎮,一個是獨流鎮,出產好醋,另一個是勝芳鎮,出產又肥又大的螃蟹,楊柳青則是以年畫聞名各省。楊柳青地處津浦路上,附近又有大清河和子牙河,水路陸路暢流無阻,因此楊柳青的年畫除了行銷平津兩個大都市和附近各縣鄉鎮之外,還可以遠銷到膠東和關外各地。

楊柳青的年畫據說是始於明末崇禎年間,最初開業的一家是「戴廉增」,隨後又有一家「齊健陸」,到了清朝,年畫成了楊柳青主要行業之一,整條街都是畫作坊,後來因為需要量大增,發展到附近幾十個村莊,不論男女老幼,都從事年畫的繪製,農人們除了農忙時期之外,其餘的時間也以調脂弄粉作畫為副業,楊柳青的年畫在最巔峰的時期,只「戴廉增」一家,年產即達百萬張之鉅。

年畫的製作過程是先印線條輪廓,後用人工著色,最初著色是用國產顏料,後來因為洋顏料便宜,都改用洋色了,於是一幅畫中盡是大紅大綠,對比顯得非常強烈,只好在顏料中摻入適當的白粉,色調才比較柔和不太刺目。

自從彩色印刷興起,楊柳青的年畫受了致命的打擊,不過年畫之中的神像,卻一直風格不變,仍舊是木版印刷,直到我離開大陸之前,所有過年時候貼在門上的門神,供在廚房的灶王,等等都是原有的式樣,統統是木版印刷人工著色。

談到神像,在平津一帶,過舊年的風俗除夕大年夜要設供祭神,所祭者是天地三界諸神,俗稱為全神。也是用木版印刷,以兩張黃色紙拼接起來,全幅有四尺宣紙大小,總共有一百五十多尊神像,分為七排排列,從最上一排起,頭一排九尊佛像,中間是釋迦牟尼佛。第二排是以道敢為主的三清圖像,左右各有四尊佛像。第三排是玉皇大帝,另有二星神,皇天后土,十二宮辰,十一大曜,四斗星君。第四排是三官大帝,和左右天將,雷祖,真武大帝,張天師。第五排是泰山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另外還有四神五嶽,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第六排是地藏王,關聖帝君、周倉、關平,財神和招財童子利市天官,四值功曹。第七排是閻王判官,土地,城隍,總稱為天地三界諸神。

木版印刷人工著色的神像,除了門神社王之外,其他如單扇門貼的加官進祿,福祿壽三星,也都是著色的,惟獨財神,只用紅紙印成自描的單線條,不再另外加其他顏色,考究一點的,另外財神爺貼個金臉,看起來比門神灶王素淨而嚴肅,這因為是財神像生產的數量多,而且批發價格低,所以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成本。在北方舊年除夕照例有很多小男孩挨門挨戶的送財神爺,送者藉此討個紅包,受者討個口彩,往往一個除夕晚上一家接到三四個五六個財神不等,因此在年畫當中財神像是最為暢銷的了。

其次,談到屋裡貼的年畫,在沒有彩色印刷以前仍舊也是木版印刷人工著色,其中有戲齣像,畫成一齣一齣的戲,「拿高登」、「鏢打秦由」、「李家店」都是些動作多角色多的戲,所童的都是「亮像」的架式,也有以新年為主題描寫民間生活的畫如「農家樂」、「漁家樂」、「合家歡樂過新年」、「漁人得利」,有人希望「添丁」的喜歡貼「麒麟送子」、「連生貴子」、「連年有餘」,都是以胖娃娃為主題。

楊柳青的畫作坊,也有完全手工繪製的畫,例如 .. 專門用在宮燈上的絹畫,或其他各式紗燈章,都是純粹手工畫,這些紗燈畫,畫工好的,運到北平前門外廊房頭條紗燈舖銷售,次一點的就下鄉了,另外還有一種北平土話叫「窗戶擋兒」,在過年時候,臨街店舖掛在門窗上,上面畫著連環圖畫,有三國演義、水滸傳、施公案、彭公案,掛起來畫面朝外,路人隔著玻璃窗子可以看到這些畫。還有一種手工畫的西湖景,也是楊柳青生產的,這種所謂西湖景,實際上不一定完全是西湖景色,其中有民間故事,也有外國風景,專門供給趕廟會拉洋片用的。

楊柳青畫作坊的生意春夏是淡季,秋冬是旺季,他們除了一年到頭不斷的生產年畫之外,到了春夏之際也製作屏條畫,例如八扇屏、四扇屏,百花壽字的中堂之類,供禮品之用,夏天也畫扇面,有摺扇也有團扇。

很早聽說楊柳青的女孩子們擅畫春意畫冊,有人說在北平廊房頭條紗燈舖可以買到。也有人說北平崇文門外花市就有,因為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沒有見過實物,不便妄加推論。近年彩色印刷技術精良,興旺了三百多年的楊柳青畫作坊,究竟抵不住彩色印刷的壓力而式微了。

藝壇雜誌八十三期
民國六十四年五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