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藝文舊談 – 北平琉璃廠

有人說北平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我覺得琉璃廠可以算是北平的文化中心,因為這一條街除了一家賣花炮的「九龍齋」,和一家賣蜜餞果脯酸梅湯的「信遠齋」之外,一家挨著一家的店舖,不是古玩店就是南紙店、舊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幾家出版新書的大書店也都在此,附近的小巷子裡還有裱畫的,糊錦盒的,專門拓碑帖的,做銅墨盒的,裝訂線裝書的 … 多不勝數。

琉璃廠的位置是在北平和平門外,據說是明朝製造大內琉璃瓦的官窯所在,再早這個地方叫海王村,在以前的著錄記載,都說琉璃廠在正陽門外,因為和平門是民國以後新開的,出了和平門一直到達琉璃廠的中心地帶,因為以前它叫海王村,後來在這見又設立了一座海王村公園,這個海王村公園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半個月的集市,大家趁著過年假期,來琉璃廠遊逛一番,北平人叫「逛廠甸」。

廠甸以海王村公園為中心,擺設有吃食攤子,有玩具攤子,往東走有座火神廟,廟裡擺滿了珠寶紅貨的攤子,往北沿南新華街一排有臨時搭設的畫棚,在廠甸集市中,各自成為一個展出單元。

琉璃廠的古玩店照例不賣珠寶,都以文玩書畫為號召,這些古玩店過年期間,很多是不休假的,從正月初一起配合廠甸集市,各將珍藏的精品展出任人參觀,朝市叢載琉璃廠詩有云 .. 「琉璃廠肆久馳名,若遇春闈貨倍精,字畫名人書舊版,觀來各自請公評」。

廠甸的形成據說是明初,罷燈市之後。到了清乾隆年間才漸漸繁盛起來,每逢鄉會試放榜之前,在這兒有人出售紅錄,如同今日聯招提前揭示錄取情形,應試舉子先睹為快,立刻成為鬧市了,琉璃廠的繁盛可以說與會試科場有直接關係,日久便成為文人雅集的地方了。

「都門懷舊記」上的記載說 .. 「琉璃廠諸肆,為朝士退值之所,與諸書賈講求時代板槧,若孤本精本,雖一二卷,價有至數十金者,且爭購之,或賞鑑書畫,辨別古器碑版泉刀,亦成一種學舍。」

廠甸的集市,少說也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我住在北平的時候,沒有一年不去逛廠甸的,這麼多年以來,在廠甸也收集了不少心愛的東西,例如 .. 成套的香煙畫片、單開的冊頁、舊墨、舊紙等等,有一年在一個小攤子上買到很多畫稿,都是用毛筆透明紙勾的,有些還附註了顏色,逛廠甸確實能有奇遇。不過琉璃廠書畫膺品也不少的,眼力不濟,必然上當!金台遊學草方朔廠肆詩中說 .. 「趙子固蘭頗有致,米友仁山或存形。松雪行楷間亦是,橫山華亭尤多書以繪,最可笑者徽宗鷹,宣和玉璽硃描成 … 」

藝壇雜誌八十四期
民國六十四年三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