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藝文舊談 – 窗戶擋兒

時間過得好快,眼看又快到舊曆年了。咱們中國人的傳統,不管怎麼樣,舊曆年總是要過的,尤其是做生意的買賣人,儘管是在陽曆年結算換賬本,真正是放年假分花紅,仍舊在舊曆年。

在北平,一般店舖的規矩,過年至少要放五天假,從正月初一到初五,過了「破五」才開張。

在這五天的假期中,雖然是不做生意,但是也不能把門板閂上,因為白天閂門象徵歇業,而大正月裡要圖個吉利,怎可一閂了之?但為表示暫停營業,就在玻璃窗上掛上個帘子,這種帘子在北平叫它「窗戶擋兒」。

店舖裡的窗戶擋兒,只是在過年的正月裡才用,無形中也成了北平舊曆年中買賣家一種裝飾品了。

北平有很多大商號,正月裡所用的窗戶擋兒,都是事先在前門外廊房頭條紗燈舖訂製的,量好尺寸,或用絹或用紗,交由畫作坊的老師傅們來精心繪製。

如果兩扇門上有四格玻璃,就把窗戶擋兒分為四格或是畫四季山水,或是畫漁、樵、耕、讀。掛好從外面看來,正好是鑲在四格玻璃上。如果是一排玻璃門,可以從右邊起第一格玻璃到末一格,畫一套完整的故事畫,例如 .. 三國演義、西廂記、紅樓夢、水滸傳等。也有畫戲劇故事,例如長板坡、鏢打秦尤、空城計等。比較雅致一點的,畫歲朝清供圖、折枝花卉、漢瓦當文、博古國等。還有專門畫些燒角的信封信箋、字帖拓本、木版書頁、舊錢鈔之類,湊成八樣,稱為「八破」。本店寫賬的先生如果精於書法,寫上幾幅真、草、隸、篆,掛起來,又省畫工錢又不俗氣。

在第者記憶之中,北平最考究的窗戶擋兒,差不多都集中在琉璃廠一帶的店舖。因為琉璃廠盡是書舖、南紙店、字畫店、古玩舖這些一買賣,都和文人墨客書畫家有來往,他們過年掛的窗戶擋兒,都不是畫作坊的畫匠畫的,大部份都出自名家的手筆。

在當時,像徐燕蓀和吳光宇的人物、王雪濤和汪慎生的花鳥、胡佩衡和蕭謙中的山水,張伯英、張海若、潘齡皋的書法,都能在琉璃廠幾家大南紙店的門窗上見到。

正月初一到十五,琉璃廠照例有集會,大家都去「逛廠甸」,能藉著逛廠甸的機會,挨家欣賞一下窗戶擋兒,也不亞如看了一次名家書畫展。

民國五十八年二月十六日,新生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