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三天,四月二曰,國畫大師張大千辭世的消息傳出,予人無限旳哀思, 這位藝壇長者留給世人太多的懷念。
有人說:大千先生,自從去過敦煌之後,改變畫風,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畫家,他的成就,得 力於敦煌壁畫的地方很多。敦煌之行,可以說是這位國畫大師〝繪畫旅途〞中的一座里程碑。
敦煌是甘肅省最西邊的一個城鎮,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中西貿易中心,經年有川 流不息的商旅往來,古代行旅非常艱苦,爲了旅途平安,人們往往會許下心願,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歸來貿易獲利,必然還願修建佛寺或塑造佛像供養。
敦煌的佛寺,多在鳴沙山和三危山的莫高窟,開鑿石窟而供奉佛像,從公元366年開始建造第一個石窟起,到元朝末期,大約將近有一千年的歷史,連續不斷的開窟建寺。根據大千先生所編洞號有三百零五個,還沒有把小洞算進去,實際大小洞窟有五百多個,有壁畫塑像的也有三百三十個。
這些壁畫包括北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作品,内容有:佛像菩薩、天王力士、護法 諸神。此外還有〝變相〞。因為佛經一般人不易瞭解,當時爲了傳教方便,把佛經改寫爲通俗故事,並且有很多合轍押韻的辭句,這些文字稱爲〝變文〞,依照〝變文〞作成繪畫,稱為〝變相〞。
敦煌壁畫中最爲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爲〝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
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爲突出的是〝供養人像〞,所謂〝供養人〞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爲善士施主,他們自己的畫像也畫入壁畫之中,有的單人,有的連同家屬排成一行,旁邊寫明〝某某人一心供養〞。
由於敦煌歷經六、七個朝代,各朝代〝供養人〞的服飾都有它的特色,〝供養人〞成爲研究歷代服裝的第一手資料。
除去佛像、變相、飛天、供養人之外,敦煌各石窟壁畫中還有很多圖案裝飾畫,這些裝飾圖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藻井〞。
〝藻井〞如同近代建築之天花板,石窟〝藻井〞是佛龕頂上凹入作井形華蓋,圖案中包括有:蓮花、飛天、朵雲、回文、卷草、牡丹等等。
大千先生自敦煌歸來,先在四川重慶展出敦煌壁畫二百餘幅,後在四川成都展出敦煌壁畫中 白描勾勒作品,本文介紹的白描作品,便是早在民國三十二年在成都展出的一部分,提供農業周刊讀者欣賞,並且也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敬致悼念之意。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九卷第十七期,第三十頁。
老爹以〝艾民〞的筆名發表的。
1983/4/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