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干支紀年,民國六十八年歲次己未,是屬羊年。羊是美食,自古常以 “羊羔美酒”,相提並論,羊在古代祭祀宗廟是不可缺少的祭禮之一,羊稱作 "少牢”,牛稱作“太牢”,古人對祭祀宗廟看得非常嚴重,是國家大典,所以在祭祀之中所使用的器皿也非常考究。
祭器又稱爲禮器或彝器,這些糧器在商周時代很多是用青銅鑄造的,所謂青銅就是銅加入適當的錫,成爲銅錫的合金。
青銅禮器,在古代一向是尊為重器, 陳列在莊嚴的宗廟裡,世代相傳的傳國之寶,很多青銅禮器中都鑄有銘文,說明這一件禮器是為什麼事情鑄造的,是為祭祀什縻人鑄造的,最後總少不了有
"子子孫孫永寶用”之類的字樣。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在中央研究院和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很多,就製作設計來看,那些繁複的花紋圖案各有不同的意義,其中穿挿有很多寫實的描繪,顯得特別突出,尤其是牛羊的圖案占了很大比例。
現在我們介紹一件商代的青銅器 – 乳丁罍(圖一),在這件青銅器的肩部有四個浮雕凸出的羊頭,頭部有兩隻又彎又大的羊角,其他眼、嘴、鼻、口,仍舊保持裝飾圖案的風格。
很多古代用的器皿,它的樣式和一些造型上的特徵,往往會被保留得很久遠,例如:我們雨天穿的膠鞋,很多是保持了皮鞋的樣式,我們使用已久的塘瓷臉盆,最近幾年被塑膠盆代替,農友們常用的斗笠也有很多是塑膠製品,但是樣式並沒有改變。
這件青銅器肩部旳浮雕羊頭,又被宋代瓷器 - 汝窯三犠尊給延續了(圖二),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瓷器上也有三隻非常寫實的羊頭分佈在肩部,到了明代景泰年間出產一種琺瑯器皿,是用銅胎外加琺瑯經過燒製,成為有名的
"景泰藍", 在景泰藍器皿之中有很多仿照古式的,例如:一件名爲掐絲琺瑯三羊瓶,也有三隻寫實的羊頭(圖三)。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幾千年以來一脈相傳,令年是羊年,我們選出幾件古物來說明中華文化的傳流有緒。羊和祥相通,未來一年我們一定是光明的,祥和的,吉祥的,我們的國運也當是否極泰來。(圖一:乳丁罍,圖二:宋汝窯三犠尊,圖三:明景泰藍掐絲琺瑯三羊瓶,均爲故宫博物院收藏)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六十八年一月八日,第五卷第二期,第八頁。
1979/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