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品茶與鬥茶

最近在台北木柵舉行〝鐵觀音〞製茶技術比賽,評審標準據新聞報導:汁味占二十五分、形狀占二十五分、香氣占二十分、水色占十分、葉底占十分,由兩位專家按熱香、冷香、温香等步驟一一評審。這種製茶兢賽在本省各產茶地區經常舉行,不由想起我國古代有所謂〝鬥茶〞的風俗,〝鬥〞就是比鬥的意思,以茶技來比鬥輸贏勝負,這種鬥茶的風俗流行於宋朝。

古人飲茶與現在冲泡方式不同,在唐朝往往把茶製成丸或錠,在宋朝往往製成茶餅,在飲用 之前先要用木杵杵碎碾細烹飲。宋朝的蔡襄把福建的建茶製成〝小團龍茶〞進貢給皇帝。

建茶在試茶時,用上好的白茶來比鬥,先將茶餅碾成細末,再用絹羅篩過成為極細的粉末, 然後準備茶具和開水,水燒開,但不要開得太大,先用開水把茶碗燙過,才能放入茶末,用少量開水將茶末調勻再慢慢加入開水。

開水加入之後,茶末必須要浮在水面上,如果茶末碾得不够細,或是水過於滾開,茶都會沉 在碗底,茶浮不起來就輸了。

其次是比茶色,茶愈白愈好,茶末與水如果調合不好,茶在水中會散開,在茶碗中顯出一圈水痕,水痕先出現是輸,茶色鮮白而茶碗四周了無痕跡的就是贏了。

附圖兩幅鬥茶圖,構圖章法略有不同,同是描寫鬥茶情形,圖中用具繁多,鬥茶風俗距今久 遠,已經不能辨認,不過還可以看出有執壺冲茶的,有用茶碗飲茶的,旁邊有人碾製茶末的。

鬥茶除了茶要好,水質要好,水要開得適宜,茶末的多少,沖入的開水多少,都能影響鬥茶
的成績。

台灣出產名茶,早已聞名國際,雖然我們不必學宋朝人去鬥茶,但是我們似乎也應該有一套 正確的冲泡方法,介紹給國際人士,對於台茶產銷必然有所幫助的。


19790924-圖一
原文刊於豐年社農業週刊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第五卷第三十八期,第十二頁。

1979/9/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