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別北京家鄉,以我這耋年老人,能有機會回去看看,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城內風景美好的園林,首推「三海」,所謂「三海」,是指:北海、中海、南海,三處的總稱,如今中海和南海已是禁地,平民百姓不得入內,只有北海尚保留公園型態,可以購票一遊。
這是筆者舊遊之地,曾幾何時,在此夏天划船,冬季溜冰,轉眼已是滿頭白髮。既然來到北京,無論如何也要去北海並不為划船溜冰,是要看看那座上刻「瓊島春蔭」的石碑,告訴它我回來了!
急忙走過那條「堆雲」「積翠」橋,到它原來的棲身之所卻沒有它的身影,它到那兒去了?文革時期曾聽過這樣的話:「如果北京電線桿子、石碑,長了腿也會跑!」莫非真的跑了?是找錯地方?不禁背誦《故都文物略》所記述的位置:
山上有亭曰:一壺天地,西有摺扇形房曰:延南熏,北行有小崑邱亭,亭西有平台石柱為銅仙承露台,東為交翠庭、看畫廊、古遺堂,再東為巒影亭、見春亭,上為般若香台下為「瓊島春蔭」碑。
最後終於在北海岸邊找到這闊別已久的「瓊島春蔭」碑,它靠山近水吃立不動的面對著北海太液池,注目往來的遊艇,依然是腳下圍繞著漢白玉的石欄,昂首孤傲不群的樣子,問它為甚麼不在原來的地方享受「春蔭」?跑到這裏晒太陽?它不回答,我更猜測不透。
接下來想看的五龍亭和九龍壁,也都不敢有十成把握,能見到才算數。一路尋來不負所望,如見故友,回想起民國三十三年筆者參加北平雪廬畫會成立十二週年紀念會,在五龍亭設筵,當時五龍亭租給飯莊,筵畢在九龍壁前合影留念,此事好像就在昨日,屈指已過六十年了 ,現在五龍亭、九龍壁依舊,沒有飯莊盤據,成為休閒的好地方,徘徊其間不忍離去。
北海原是皇家園囿,處處古跡足供玩賞,臨行之間又發現一件文物,它並非屬於北海原有,為何陳列在北海公園很耐人尋味。這件文物名為「鐵影壁」,其實它不是鐵製,乃是一件石彫,因為石頭顏色赭黃似鐵,彫成這件影壁比起建築中影壁牆要小很多,這當然不是建築中的影壁,據說是元代遺物,《故都文物略》記載它在德勝門內。筆者早年在北平求學時就聽說過,元代的石彫在北平有三件,一件是在護國寺土坯殿前月台「角石」彫刻獅子,一件是土坯殿柱礎彫刻一圈纏枝花。另一件就是這件「鐵影壁」,彫刻回頭的麒麟。當年想看而沒得機會看到不料它出現北海公園,這次不期而遇,必要仔細觀賞,刀法清楚,石件完整。回憶護國寺那兩件石彫,相形之下,顯得簇新完整不似古物,拍了照片帶回與《故都文物略》刊載圖片比對之下,方知並非一件,如此說來它不是元代作品?為甚麼複製一件擺在這裏?原作何在?不屬北海文物為何陳列在北海? 一連串的問題在腦際盤旋不去,至今悶在心裏。只有期待學者專家日後解說吧!
-- 原文刊登於河北平津文獻三十期 – 2004年一月一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