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畫的朋友,沒有不知道「芥子園畫傳」這部書的,據說這部書最初是李流芳畫的共有四十三頁,後來又由王安節輯補增爲一百三十三頁。這是一部流傳最廣的畫書,齊白石早年習畫就是從芥子園入手,芥子園的好處是內容簡要,編排有系統,壞處是印刷不夠精良,當時限於木版印刷,對於用墨濃淡,用筆筆趣無法表現,如果沒有人指導自己盲目臨摹芥子園,必定誤事。
記得我剛入北平藝專那年,國畫科一年級的山水課,由兩位老師敎,一位是本校敎務長胡佩衡先生,另一位是以畫蘆塘出名的周懷民先生。
胡先生上課說:「芥子園畫傳」,是一部値得參考的書,尤其是書裡講的畫法可以作爲課外練習之用。周懷民先生上課說:任何畫册都有參考慣値,唯有芥子園不可學。現在一般畫册都是珂羅版印刷,可以看出用筆用墨,學了芥子園,將來只有「畫紗燈」才用得上。
兩位老師的說法不同,做學生的只有分別接受兩種不同的敎導,胡先生上課,我們備有「芥子園畫傳」,周先生上課我們帶著珂羅版畫册聽講,兩者並不衝突。
談到「芥子園畫傳」,因爲經過多次翻印,先是石印,後是影印,現在市面上所見的芥子園巳經是走了樣子了
。前面說「芥子園畫傳」是王安節重編的,現在市面的芥子園已經不是王安節編的了,而是淸末民初的一位畫家巢子餘臨的,巢子餘是嘉興人,單名一個字叫勳,號叫松道人,是淸末名畫家張子祥的門人。民國以來所流傳的石印芥子園畫傳,大部份是巢氏所臨的。
胡佩衡先生所推介的芥子園不是巢臨的,而是周鏞臨的。周和巢是同門,都是張子祥的弟子。周鏞字備笙,是錢塘人。十四歲就跟張子祥學畫,山水得四王神韻。據說周鏞臨「芥子園畫傳」因爲求好心切,用了三個月的工夫,畫成之後,就一病不起,年僅二十八歳,就與世長辭了
。
周臨芥子園畫傳,只有山水部份共分四册装訂,初版是淸光緖十七年在上海發行的,我現在所存的一部周臨芥子園
,是民國十八年重印的也是四本,因爲發行的部數少,在北平很不容易買到,這部書隨我來台,也算是歷經滄桑了 。
藝壇雜誌八十九期
– 約民國 64 年 9 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