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之中畫工筆畫,必須要有一支細小而提拔的毛筆用來畫細線條,在台灣大家都使用過名叫「紅豆」的小毛筆,這可能是因為筆頭染紅而起了這麼一個雅緻的筆名。
記得在北平我初學畫的時候,晝工筆所用的小型毛筆有三種不同名稱:一種叫「蟹爪」,以螺馬市大街李福壽筆莊出品的最好,另外還有一種叫「書」字筆,是以崇文門外大街吳文魁筆莊出品的最好。
在習慣上很多人書工筆花鳥,勾筋點蕊,多用李福壽的「蟹爪」,畫人物勾細線衣紋,則多喜歡用吳文魁出品的「書」字筆。除此之外吳文魁還有一種經濟耐用,筆桿上不刻筆名,筆頭染紅的毛筆,也可以勾出很細的線條,不掉毛,不脫色,也不怕熱水燙,絕不遜於「蟹爪」和「書」字筆,因為它沒有筆名,大家就叫它「小紅毛」。
吳文魁的「小紅毛」不但價廉,而且物美,後來成為吳文魁的「招牌筆」,凡是買「小紅毛」,必到吳文魁筆莊,只要一談到吳文魁,也會連想到「小紅毛」。
據說吳文魁的「小紅毛」最初不是供給畫家用的,而是專門供應繡花作坊的,繡花要描細線,非用細筆不行,有一陣子北平的太太小姐們流行穿繡花鞋,於是繡花鞋面銷路很大,隨著「小紅毛」也供不應求,後來又時興一種用筆畫的鞋面,吳文魁的「小紅毛」便成了繡花作坊畫鞋面的主要工具之一了,不知道是誰拿它試著畫了一次畫,竟出乎意料之外的好用,在繡花師夫手中的「小紅毛」從此也登上了藝壇。
台北市和平東路尚未拓寬之前,國立師範大學附近有一家大同茶莊兼賣筆墨,有一次老闆拿出幾支筆問我能用不能用?一看之下,原來是小紅毛,問他從何處買來的,說是香港僑生帶來,不由分說我全部買了下來,這也算是他鄉遇故。
藝壇雜誌五十一期 – 約民國 61 年 6 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