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2006年在北京

老爹2006年在北京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藝文舊談 – 午門

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要和韓國的全北大學博物館,結盟為兄弟館。

提到歷史博物館,就想到北平的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南門,紫禁城在皇城裡面,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磚城,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

午門與其他各門的格局都不同,門前東西兩廊有很長的廟房,正面的門樓寬有九間,四周有漢白玉欄杆圍繞,起脊重簷的屋頂,上覆黃琉璃瓦,重簷正中一塊豎匾,寫著「午門」,旁邊一排滿文。門樓兩邊伸出去有雁翅樓。

午門和天安門中間還隔著一道端門,站在午門上往南望,可以看得見天安門華表頂尖兒上的石獸,和遠處的前門箭樓。回過頭來看,紫禁城裡面,也有東西兩廡,東有協和門,西有熙和門,和北面的太和門,形成一個方形的大廣場。

在這個大廣場中間,東西橫貫一條御河,河上有五座石橋都是漢白玉雕刻,稱為「金水橋」。通過金水橋北面是太和門,這座太和門,是太和門殿的大門,分左右中三道門,各門前都有漢白玉石階,整個太和門也是九間寬,也有石欄干圍繞,門前有兩座大銅獅子和四座大銅鼎,顯得非常莊嚴。

太和門前的廣場很大,北平在淪陷期間,時常把學生們捉弄到這兒來開會,講的人站在太和門的門洞,指手畫腳,搖頭擺尾的千篇一律講「中日親善」。每次開會把前面午門一關,再把協和門熙和門一閉,誰也溜不走,不但可以「防諜防刺」(註一),開會的人也不能「起堂」(註二),只有站在那裏耗時候,等講的人過足了癮,聽的人腳也站木了。

午門上有個國立歷史博物館,上去參觀,每位票價一角,一毛錢在當時可以買十個芝麻醬燒餅,不能算便宜,所以參觀的人總是沒有逛故宮的多,不過登上午門遠眺,心曠神怡,置身五鳳樓中,卻是逛故宮所享受不到的。

午門國立歷史博物館,陳列的物品很多,有商周銅器、古玉、石刻造像、墓誌、經幢、三彩陶器、錢幣、清末民初各式徽章、太平天國的玉璽,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那些盔甲兵器,有刀槍、弓箭籐牌,武考場用的刀、弓、石,還有行刑的斬刀,和成套凌遲用的刑刀,看到之後不覺會打個冷戰。
我家住在北平南長街的北口,正是紫禁城的西華門外。小的時候我常和一些童伴繞道進闕右門,到午門去玩,這兒沒有汽車往來,尤其是夏天很風涼。

使我最感興趣的是午門兩邊,擺著的幾尊銅炮,下面用水泥磚頭把銅炮砌住,炮口朝上,我們喜歡騎在上面玩,日子久了炮身都給我們擦亮了。其中兩尊炮上刻著有銘文,一尊叫「神威將軍」,另一尊叫「制勝將軍」,制勝將軍上還刻著如何使用法、甚麼人製造的。

現在回想起,彷彿又回到了童年。

註一 ..「防諜防刺」 .. 抗戰末期,敵偽軍敢要員,時有被刺殺者,北平街頭滿佈「防諜防刺」標語。
註二 ..「起堂」 .. 戲未終場,起而離去。

民國五十八、一、二、中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