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談到北平午門上的歷史博物館,是我童年常去玩耍的地方,對於午門的情景記憶猶新,聽館中人員公餘的談論,增加了不少的智識,平時如果沒有人特別介紹說明,誰也不會注意到館中陳列的一批粗舊不堪的木頭桌椅竟是宋代的遺物。
這批舊桌椅是歷史博物館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宋代遺物,談起考古發掘,常見的遺物,不外是石器、陶器、玉器、銅器之類,整張的桌子椅子從地下發掘出來實在是不多見。
緣在河北省南部有個鉅鹿縣,從北平搭平漢鐵路火車南下,經過保定石家莊,再往前走有一站叫內邱,在內邱下火車再換汽車走約九十里,就到鉅鹿縣了。大約民國七八年間,鄉下農民耕地,從地下挖出很多瓷器,後來輕人鑒定竟是宋瓷,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鉅鹿縣有宋瓷出士,驚動了耳目最靈活的古玩商,兼程南下來到鉅鹿搜購出士的宋瓷,老百姓都得了一筆數目可觀的外財。
民國九年華北一帶旱災,很多地方災情慘重,唯獨鉅鹿一縣,老百姓因為得了外財,竟然安然渡過一場天災。鉅鹿出宋瓷遠近皆知,直到我小的時候在北平有些地攤上擺著黑釉陶盌,上面貼張紅紙條寫著鉅鹿出士宋瓷來騙人,可見鉅鹿宋瓷已經是名滿故都了。
鉅鹿地下怎麼會埋了那麼多宋瓷呢?原來地下還埋著一座城,地下的這座是宋朝的故城,在宋徽宗大觀二年因為黃河改道被水淹沒了,當時黃河之水帶著大量泥沙浸入了鉅鹿,水災過後,就在原地復建了一座新城,原來的老城就埋在地下了。
國立歷史博物館得到消息,在民國十年七月裡派員南下調查宋瓷出土情形,並僱工人發掘宋代故城。發現到兩處住宅,門窗戶扇已倒,僅存破片,屋裡有炕,有桌子椅子,桌上筷子、盌碟餐具,一家盌上刻有王字,一家瓷器上有董字,推測有可能是王姓和董姓兩家,在洪水驟至,似有措手不及的情景,非常遺憾的是沒有把故城全部發掘,不能看到宋代鉅鹿的全貌,國立歷史博物館把發掘的遺物陳列出來,其中的桌椅木器便是鉅鹿所出士的。
梁啟超先生在歷史研究法上也曾提到鉅鹿古城,他說 ..「… 居民掘地忽睹破屋,且有陶器等物,持之以逼市竟易得錢,漸掘其旁屋乃櫛比,事聞於骨董商,乃麕集而掘遺物,以善價沽諸外國人者十而八九,今一小部份,為教育部所得,陳諸午門之歷史博物館,然其細已甚久,且原有房屋破壞無錄,若政府稍有紀綱,社會稍有知識者,能初發見時,即封存之,古屋之構造悉勿許毀傷,而盡收其遺物,設一博物館於鉅鹿,斯亦一小邦渒矣。」
藝壇雜誌九十八期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出版
————————————————————
藝壇雜誌第二三九期的出版時間是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藝壇雜誌第一五六期的出版時間是民國七十年三月,
所以估計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