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處在北平市的中心位置,也是北平藝術界活動的中心點,為了便於介紹天安門的方位,把北平城區畫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館,先從外城最南端說起,最南面的門是永定門。進了永定門是正陽門,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前門,前門是內城南面居中的城門。進了前門,迎面是中華門,是皇城最南面的門,從前叫做大清門,再早叫大明門,進了中華門再往北就是天安門了。
進了天安門是端門,端門以內才是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南門,紫禁城的北門叫神武門,皇城的北門叫地安門,北平人叫它後門,從最南的永定門到地安門中間這些個門,都在這一條南北的中軸線上。
皇城四門之中以天安門最為壯觀,紅牆黃瓦,重簷的門樓,一排是五座門,門前玉帶河,河上有五座白大理石的石橋,名為外金水橋(午門以裏,還有同樣的石橋,名為內金水橋)。橋頭左右各有一座大獅子,和沖天華表並列,北平有一位治印紐的大師金禹民先生,對天安門前,華表上蹲著的那個石獸,很下過一番功失去研究,常常一個人跑到天安門朝著高入雲霄的華表呆望良久不去,研究蹲獸的神情,沒有多久,石獸終於被搬到石印上作成印紐,而列入金禹民鈕譜之中。
端門和午門都是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範園,端門門樓作儲存室,午門門樓作陳列室。從天安門進去通過端門一直到午門,東西都是朝房,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兩邊,這一帶沒有汽車往來,也沒有噪音,夏天偶爾聽到樹上幾聲蟬鳴,這個孤寂的午門顯得更為寧靜。
說起這些朝房,空在那兒沒有利用確實很可惜,除了端門外靠西邊的那一排房子劃歸中山公園董事會,後來作了畫廊了,其餘的房子都空著沒用。
中山公園原來是社稷壇,從前皇帝去社稷壇祭祀,出端門往西一轉彎,有一道大門進入社稷壇,往東一轉彎,也有一道大門通太廟。如果以天安門為中心,左邊是太廟,右邊是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是北平藝術界活動中心,北平的中國畫學會,就在此集會,無論是書展、畫展、影展 … 好像非在中山公園舉行不可,因此中山公園內所有可資利用的房舍,通通作了畫廊了。例如董事會,原來是由端門的朝房合餅過來的,先天上就是長條式的房于,中間可隨意安裝活動隔間,可容納兩三個畫展,其他如水榭,是個四合院式的房子,也可以容納兩個畫展,春明館和董事會差不多,也是長條式的房子,同樣可以有兩個以上的畫展展出,最大的場地是中山堂,(原社稷壇的正殿)可以容納一個五六百件作品的大型美展。中山公園每到春天,經常有五六個畫展同時展出。
北平的畫展是有季節性的,秋冬兩季不但沒有畫展,中山公園連遊人都很少去,只有春季才是畫展季節,到了暑伏天氣,畫展也就不多了。每年的三月是中山公園的社丹花季,三月牡丹花開過,接著就是芍藥又開了,這一段時間是遊人最多的,也是畫展最多的時間。
記得有一次在北平籌備一個大規模的畫展,我被派作佈置會場,在籌備會上冒冒失失的起立發言,建議利用午門朝房和天安門作為展覽場地,提案當然是沒有通過,最後決定在太廟前殿舉行展覽,這個殿和太和殿大小差不了多少,這次美展雖然沒有開在天安門上,但終於離開了中山公園,而移到天安門左首的太廟,打破了非中山公園不能開畫展的習慣。
藝壇雜誌九十九期
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出版
————————————————————-
藝壇雜誌第二三九期的出版時間是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藝壇雜誌第一五六期的出版時間是民國七十年三月,
所以估計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